|
|
|
|
2016-08-09 第01版:一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外贸“回稳向好”仍需艰苦努力 |
|
作者:
■王希王宇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786 |
|
|
|
|
|
|
二季度以来,我国部分重要贸易伙伴经济出现不同程度放缓。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在外需低迷、传统优势弱化综合作用下,我国出口承受一定压力,但随着一系列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政策不断发力,特别是其中支持新型外贸商业模式发展、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等措施逐步落地,我国外贸出现回稳迹象,转型升级不断展现成效。 具体来说,民营企业成为最具活力和出口潜力的经营主体,贸易方式进一步优化,商品结构继续优化。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分析说,纺织品等出口保持增长,说明我国在一些传统产品方面仍具有竞争力,对这部分市场不应轻言放弃。当前稳住外贸,既要鼓励企业增创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发展高铁、成套设备等高端装备出口,也要巩固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的既有优势,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进口方面,大宗商品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偏低,依然是导致我国进口继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报告分析称,今年下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在震荡中涨跌互现,但整体回升动力不足,而综合各种因素国内进口需求有望保持稳定,预计下半年进口整体将依然维持负增长态势。 一些先行指标的变动值得关注: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公布的制造业PMI项下新出口订单指数进入二季度后连续降低,进口订单指数已经连续4个月处于50%以下的收缩区间内,预示三季度外贸压力不小;海关总署编制的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7月份结束了此前的连续回落,较上月回升1.1,达到33.8,表明四季度初出口压力有望减轻。 业内专家表示,在缺乏结构性改革和重大技术突破的背景下,下半年全球经济仍难以摆脱“低增长困境”,而世贸组织日前发布的全球贸易指数显示,7月、8月全球贸易增长将持续低迷,在这样的大环境里,我国进出口贸易实现“回稳向好”目标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