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8-05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滴滴与Uber合并引发垄断涨价忧虑 |
滴滴出行将加快国际化步伐 |
|
作者:
■本报记者 李涛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641 |
|
|
|
|
|
|
8月1日下午,针对在互联网行业掀起巨大波澜的滴滴优步合并一事,滴滴出行正式对外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将互相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优步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合并后的公司估值将达到350亿美元。 这一里程碑式的交易标志着中国共享出行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资本的意志? 公开资料显示,滴滴与Uber拥有贝莱德、高瓴资本、老虎基金、中国人寿4家共同投资方。有知情人士透露,老虎基金和高瓴资本在此次合并过程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这也证实了此前彭博社的消息,Uber投资人为了停止其在中国市场继续大肆烧钱,在积极推动两者合并。 虽然这其中很大的阻碍是Travis不愿意就此放弃中国市场而激烈抵抗,但现在看来,资本的意志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根据双方签署的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优步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滴滴也因此成为了唯一一家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共同投资的企业。同时,滴滴出行创始人兼董事长程维将加入Uber全球董事会。Uber创始人Travis Kalanick也将加入滴滴出行董事会。 据了解,优步中国仍将保持品牌和运营的独立性,滴滴出行将整合双方团队在管理和技术上的经验与专长,在用户资源、线上线下运营和营销推广等层面共享资源、协同发展。此外,滴滴出行也将继续积极拓展国际化策略。 与此前的传言滴滴出行收购优步中国之后会放弃海外市场有所不同,合并之后,滴滴出行将加快“扬帆出海”和国际化步伐,从人才结构、技术储备和业务布局上全面开始走向全球化。 除将继续与全球伙伴合作打通本地优势资源外,滴滴还将进一步推进进入其他海外新兴移动出行市场,如港澳台地区、日本、韩国、欧洲、俄罗斯等地。而为了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能够和全球竞争,滴滴已经在硅谷建立了硅谷研发中心,并考虑在英国、俄罗斯建立类似的研发中心,在全球招揽世界顶尖人才。 合并前景如何? 根据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中国IT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16年Q1中国专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一季度专车市场整体保持了高速增长,其中滴滴专车以85.3%的订单市场份额居行业之首,Uber、易到用车及神州专车则分别以7.8%、3.3%和2.9%位列二、三、四位。 若滴滴与Uber合并之后,市场份额将达到93.1%,处于绝对垄断地位。 再看滴滴和Uber此前的厮杀。自Uber2014年初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之后,至今两年多的时间里,烧钱已达20亿美元。而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滴滴仅2015年亏损就达100亿人民币。疯狂烧钱的背后是巨额的融资。至今,Uber和滴滴出行融资额度都已超过100亿美元,涉及国内外众多私募股权基金和产业资本。 而根据滴滴和Uber此前对媒体透露的消息,Uber的拼车产品已经在多个一二线城市盈利,且Uber在全球多个市场实现了盈利。滴滴则是“400余个城市中已有近300个盈利,很快将整体盈利”。 那么合并之后,没有了大幅度的烧钱补贴,占据中国市场绝对地位的新公司实现盈利的速度将加快。这对正在计划进行IPO的Uber来说,无疑是减少了很大的盈利压力,助推起上市步伐。同时,估值350亿美元的滴滴也将进一步提升其在中国互联网江湖中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政策方面,7月28日,中国交通运输部等7部委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宣布网约车合法,这也是全球范围内第一部国家级的网约车法规。 滴滴出行表示,此次历史性的合作将成为中国移动出行行业把握机遇、实现澎湃增长动能的新起点。同时,滴滴出行已经构建了一个世界领先的智能交通云,希望通过与相关公共部门和科研机构合作,为城市的交通体系和城市发展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而滴滴和优步中国合并之后,用户最担心的是垄断带来的涨价。实际来看,长期低价竞争是不可能的,管理办法也已经明确,但补贴还会持续。有用户向记者表示,用滴滴和优步或者其他专车都无所谓,“谁家便宜用谁的”,着急还会选择出租车,实在不行就公共交通。当然用户习惯的培养、市场的变化和品牌竞争最终还是会出现寡头状态。长期来看,用户能否享受到便捷的服务,一方面看各个地方实际监管措施,另一方面要看市场竞争的走向和结果。目前尚无定论。 是否涉及垄断? 《反垄断法》显示,如果一家公司市场份额超过1/2,或两家合并后超过2/3,会被推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易观智库最新发布的《中国专车市场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15年滴滴专车、Uber与神州专车始终占据行业三甲位置,四季度三者服务订单量占比分别为79%、8.7%和7.8%。用户覆盖率,滴滴专车在去年四季度活跃用户覆盖率为84.2%,Uber为17.4%。从这点来说,滴滴收购优步后已经占据市场支配地位。 有法律界人士表示:“滴滴收购优步中国,涉及的反垄断问题主要是经营者集中。” 根据反垄断法,经营者集中需要事先向商务部反垄断局进行申报的标准是:所有企业上一年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并且至少两家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或者,所有企业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并且至少两家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 对此滴滴方面表示,“目前滴滴和优步中国均未实现盈利,且优步中国在上一个会计年度营业额没有达到申报标准。”并表示,相对于8亿的城市人口规模,目前移动出行渗透率很低,滴滴和优步中国在其中只占到非常小的比例,整个行业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按照《反垄断法》规定,是否违法看的不是垄断状态而是垄断行为。“是否垄断要看收购之后的经营行为。” 简单来说,滴滴与优步的合并后是否涉及垄断。首先看市场份额,是否支配地位。其次,营业收入如何算?是否达到垄断的程度?最后是否有垄断行为。这事最后也要看神州、易到、出租车等相关方的利益博弈。一句话,是否涉及垄断,要看监管部门怎么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