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8-05
2016-08-05 第06版:六版 【字体】大 |默认 |
将传统娱乐演艺移动互联网和活动现场场景合一

热波传媒踏潮流而动

作者: ■本报记者 姜虹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56
    时下,网络直播、网红当之无愧成为了最热门的话题。对于直播行业的发展和前景,记者采访了热波传媒的创始人兼CEO李岱。“如果微信希望人人都使用,而我们希望热波通过直播这个项目是实现我们多年的一个愿望,做出一个移动现场媒体项目,我认为直播是一个互动的直播媒体,是一个舞台,而不是一种社交工具。我希望观众进去是有场景感的。”热播传媒创始人兼CEO李岱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李岱指出,这是一个你追我赶、不断创新的世界,当新新人类遇上新事物,必然碰撞出激烈的火花。无法否认,90后甚至00后正在成为潮流文化消费的主流力量。对于从小就生长在互联网环境下的他们来说,娱乐至上主义已经成为他们身上的显著标签。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娱乐模式逐渐被新的娱乐生态替代。
    热波传媒公司旗下的直播互动品牌,正是热波传媒将其多年累积的大型活动经验融会贯通,为演艺明星及各路达人提供的一个在线直播互动平台。而热波传媒是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跨媒体互动娱乐公司,通过线下活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等跨媒体平台传播及发行娱乐内容。公司旗下的热波音乐节和热波电跑已经成长为中国地区最具规模的户外娱乐活动,每年现场累计吸引超过50万人,电视和互联网上的转播超过5000万观众浏览。
    而与音乐结缘是因为热波的掌门人李岱,1997年的李岱加盟默多克执掌的国际知名媒体公司新闻集团,后任音乐电视频道CHANNEL[V]中国区总经理。期间,李岱成功组织了多届Channel[V]“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颁奖典礼”,为Channel[V]音乐台奠定了在中国组织大型活动的根基。
    这几年,音乐行业重回资本视野,国内举办的各种音乐节呈爆发式增长,规模也越来越大。10年前,国内的音乐节还只有十几场,2011年则突破百场,到了今年,国内音乐节已经达到数百场之多,但很多老牌音乐节在各自的细分市场已有一席之地。总体来看,中国音乐节品牌的马太效应已经显现,新品牌如无“创新性爆点”很难追赶摩登、迷笛阵营,对产业难产生大影响。
    那么,热波打造的热波音乐节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李岱告诉本报记者,热波音乐节的起点在成都,这样一座有闲会玩、享受生活的城市,无疑是热波“音乐嘉年华”概念的沃土。随后,热波传媒走向上海、深圳、杭州、石家庄……依靠“票房+赞助+政府资助”的盈利模式,热波传媒已经成功举办了多场音乐节。前不久,2016年5月7日,“统一冰红茶热波电跑”在广州海心沙亚运公园首站火爆开跑。人气明星与6000潮人嗨爆全场,十大荧光装置闪耀羊城,酷炫的电音舞台耀不停,当晚的广州城被热波电跑点亮。之后的泉州、上海、苏州、合肥、北京等十城将无空隙接力开跑,这项潮流跑步运动正迅速席卷全国。
    具有超前商业眼光的李岱正是这样做的,将传统娱乐演艺模式、移动互联网和地面活动全线打通,建立了一种互动、共通、有效的共享型音乐,时尚、体育类的娱乐推广、营销模式,推动着中国娱乐产业以及互联网潮流文化的繁荣发展。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