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8-01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从对网约车态度看包容与保守 |
|
作者:
■龙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09 |
|
|
|
|
|
|
日前,中国成为第一个宣布网约车合法化的国家。 相对于去年10月份,交通部那份保守的征求意见稿,这次网约车新政超出了很多人的改革预期。当然,有的人也认为,新政对网约车也设置了诸多门槛,离只要是私家车人人都可以开网约车的梦想,还有一定距离。 不过,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的网约车新政也已经是一种巨大的突破。在网约车发源地的美国,甚至有的州仍然宣布网约车非法,在欧洲,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也向网约车说不。 我无意去评价具体政策条款本身的优劣。从网约车新政一年之间风向巨大的转换之间可以看出,中国政府推进某项改革所面临的现实阻碍,也可以由此看到,中国政府对新经济业态以及技术创新的包容与支持。 网约车合法化所释放出来的政策善意,恐怕不仅仅为已有的几家网约车巨头带来直接利好。而且,其背后所体现出来的改革精神,也将有利于互联网金融、手游、电商等等方兴未艾的新经济业态。 自从2014年中国政府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倡导“互联网+”对传统业态改造升级,网约车等新经济业态迅速完成了海量用户的积累,形成市场混战局面,并深刻影响了传统出租车行业。 从世界范围来看,技术创新或者商业模式创新,必然会颠覆既有业态与商业格局,也必然会面对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在中国,网约车面对的可能是来自出租车公司以及行业管制者的利益同盟,在欧洲等一些国家,网约车面对的则是强大的出租车工会施加给政府的巨大政治压力。 在对待网约车的态度上,恰恰揭示了欧洲的保守。网约车利用市场手段,盘活了闲置的社会资源,解决了人们的出行难题,甚至还降低了出行花费,这是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值得欢迎的新事物。网约车在欧洲国家碰壁,简直有些不可理喻。保守有些时候是一种正确的姿态,我们要保守传统、自由等等价值,但是,如果是因为不敢触碰既得利益群体,而拒绝对的东西,走向市场的反面,这样的保守就不值得骄傲,而且,也应该遭到唾弃。 事实上,欧洲一些国家的保守立场,拒绝的不只是网约车,还有互联网支付等等诸多新经济业态。 哈耶克有一篇著名的文章《我为什么不是一个保守主义者》。他认为,“如果保守主义者仅仅是不喜欢制度和公共政策发生迅猛激烈的变化,那么我们也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大加反对的;而且仅就这点而言,主张谨慎、稳健和渐进的观点,也确实很有说服力。但是,事实上保守主义者却倾向于根据他们怯懦的思路运用政府的权力去阻止变革或者限制变革的速率。”这篇文章发表在几十年前,说得似乎却是现在的欧洲。 欧洲国家向网约车说不,正是哈耶克所讲的那种“运用政府的权力去阻止变革或者限制变革的速率”。在网约车问题上,美国和中国所体现出的开放心态,恰恰正是欧洲所缺乏的。 当然,在亚洲,日本也拒绝给网约车以合法化的地位,众所周知,日本也是一个保守型社会,这些年经济近乎停滞。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