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8-01 第02版:二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供给侧改革意在提高“潜在增长率” |
樊纲认为行业不景气时最能发现龙头企业 |
作者:
【记者叶正积温州报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93 |
|
|
|
|
|
|
日前,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温州诺亚财富,联合温州市工商联(总商会)、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举办的首届温州财富高峰论坛上,发表了“中国经济近期波动与长期发展”演讲,博得1000多位高净值客户的阵阵掌声。 樊纲首先分析了当前的主要经济形势。他认为基本形势是还在下滑,还不能说已经完全止住了,中国经济已经下滑了5年,从2011年下滑开始,投资、工业生产、GDP等等都在下滑。 对此,樊纲认为主要原因是,过去12年内两次经济过热。一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整个世界经济低迷;欧洲基准利率是负的,日本还要来第三轮扩大货币宽松等等;二是现在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大部分问题,都是过去10年内两次经济过热的后遗症,即2004年-2007年;和2009年-2010年。 樊纲说,过热的后遗症:产能过剩。过热增长的后遗症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消除:一些过热产业的存货及过剩生产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清理。 现在的问题不是现在发生的,而是过去经济过热造成的,这问题不特殊,全世界都一样,只要有市场经济历史,这几百年的历史就是这样,周而往复,历来都是这样,产能过剩是因为过去经济过热,一轮一轮过热,后面会一轮一轮过剩。 中国的特点是软着陆,我们政府能量还是比较大的,我们能控制住局面,有些问题不会一下子爆出来,对一些社会问题不能让他一下子暴露出来,逐步逐步解决会相对稳定一些,因此我们搞软着陆。 樊纲用图表显示了中国GDP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蓝线上两个高点,一个高点是2007年,14.1%,上一次高峰是1992年,14.2%,那次达到高峰之后,1992、1993、1994年是过热高峰,1995年开始下滑,一直到1999年,1999年触到底了,2001、2002在谷底徘徊,2003年恢复正常,2004年进入新一轮高涨,8年时间,那时候问题跟现在都差不多,形式不一样,本质都是一样的,就是产能过剩,债务危机,银行坏账,库存积压。 2011年下滑,今年大概比去年还要低一些,至少是6年下滑,如果今年稳住,这两次过热导致过剩问题,比上次只是更严重而已,在某些方面轻一些,银行坏账不会那么大,自从上次清理坏账之后,银行的防控机制相对比较严格,但是社会的问题,社会资金问题就比较多,要有思想准备,中国目前还要在低迷状态走一段时间。 樊纲说:“周期性的分析暗含的意思是我们只不过是处于周期低谷,我们现在这些问题都需要正视,但也不要过渡悲观,这是一个基本的分析。” 樊纲特别强调,我们低迷时期的作用,正在调整它的积极作用,积极作用在什么地方?就是通常所说市场经济的机制,比如说优胜劣汰,在经济过热时是不会发生作用,到了低迷时期优胜劣汰就会发挥作用。 樊纲分析现在各个产业的局势时说: 一是一大批企业不太景气,但这时最能在各行各业发现龙头企业,这些企业的订单比以前多了,这种划分的原因有各个因素,但有一个重要原因,不景气的企业肯定在过去几年中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资金分散,经济分散,不专业,不专注,那到现在肯定是有问题的,好的企业一定是过去这些年专业专注,不是说他不干点别的,但是主业就是主业,认认真真琢磨创新技术,目不忍视,这就是专业化的结果,优胜劣汰正在发生,通过这样的周期我们专业集中度会高,会产生兼并重组,整合。 二是没有创新就没有市场,不要小看调整时期,市场经济这么一个周期有它的道理,而且这些都会有结果的,我们正在经历这么一个阶段,2016年已经快过去差不多了,政策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樊纲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诠释。他说,“供给侧”、其他如改革等政策都是主要作用于供给方,是“长期政策”,因为它不可能立刻见效,所以要长期坚持不断改革,什么时候都不能停。 大家要记住,劳动,人力资本,资本效率;制度,体制改革;知识与技术,创新机制等这四大个要素,是经济增长,生产力提高,决定供给的几大要素。 樊纲说,所谓供给侧结构改革就是在这些方面下功夫,提高“潜在增长率”。 供给侧短期问题:消除过剩产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演讲会上樊纲还分析了汇率、正确看待“资本外逃”、房地产、金融业发展、实业与金融几个具体问题。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