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7-29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益海嘉里突破高含量荞麦挂面技术难关 |
金龙鱼51优+荞麦挂面摘得荞麦食品行业“皇冠上的明珠” |
作者:
■本报记者姜虹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453 |
|
|
|
|
|
|
7月27日,由中国粮油学会主办的荞麦产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海内外的荞麦产业技术、功能性食品研究、营养学、医学等领域专家云集一堂,对中国荞麦产业发展现状及消费趋势、荞麦营养价值等进行热烈探讨。论坛上,益海嘉里集团宣布金龙鱼51优+荞麦挂面正式上市,受到多方专家关注。这标志着国内首款以荞麦为主要原料的荞麦挂面问世,为广大心血管疾病尤其是高血糖人群带来福音。 加工水平低制约国内产业发展 荞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和食用历史,历来是公认的健康食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吃得好、吃得精,营养过剩,活动量减少,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富贵病”的发病率也日益走高,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病种。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教授在论坛上强调:“荞麦富含黄酮类物质、荞麦油酸和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可有效降低血液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其荞麦糖醇、直链淀粉比例较高,可调节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升高速度。相比于我们的主食大米或者小麦粉,荞麦中的纤维含量高,如果没有完全煮熟,就更难以消化。当把荞麦与小麦配合制成面条,可以助于煮熟和消化。”论坛上,协和医院专家也公布了其调查研究成果:主食荞麦区人群的血糖水平和糖尿病患病率均低于非主食荞麦区的人群。 然而与国际相比,我国荞麦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对落后,“我国是荞麦种植大国、但不是荞麦加工强国,荞麦消费在中国未能普及,究其原因是由于国内荞麦加工技术水平低。”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专家、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陕方研究员如是说。以荞麦挂面为例,当前,我国荞麦挂面的消费量占挂面消费总量的比例只有2.3%,而日本荞麦挂面消费占比则达到40%。 摘取荞麦食品“皇冠上的明珠” 益海嘉里集团副董事长穆彦魁告诉记者,荞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和食用历史,历来是公认的健康食品,大量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验数据都显示荞麦对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顽症有很好的辅助食疗作用。荞麦挂面是国内外荞麦食品的主要消费方式,当前,我国荞麦挂面的消费量占挂面消费总量的比例只有2.3%,而日本荞麦挂面消费占比则达到40%,之所以形成如此巨大的数据反差,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对荞麦食疗作用的宣传引导不够,另一方面也与我国荞麦挂面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低、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直接相关。但是也应该看到这个数据上的差距,也启示我们:中国荞麦挂面的市场潜力巨大,只要在新品研发、产品质量、消费引导等方面能迎头赶上,我国荞麦挂面产业必会飞速发展、大有可为。 高含量的荞麦挂面营养价值高、口感好、食用方便。但荞麦本身不含可形成面筋的蛋白,因此荞麦挂面中荞麦含量越高,面条越难成型。长期以来,高含量荞麦挂面的工艺技术被日本等少数发达国家垄断,被誉为荞麦食品加工领域“皇冠上的明珠”。荞麦含量低成为我国荞麦挂面产业健康发展难以逾越的障碍。经过无数次尝试实验,终于突破技术壁垒,成功研制出荞麦面含量高达51%的荞麦挂面制品,我们将其命名为金龙鱼51优+荞麦挂面,相关技术已向国家申报发明专利。 2016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健康领域的发展方式,由过去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所以,健康中国的推进从某种程度上讲,是要通过健康膳食的选择、有效营养成分的摄取、以食疗辅助医疗来实现。此次金龙鱼在荞麦产业上的突破既是中国荞麦挂面产业的技术突破,也直接为中国消费者中的“三高”人群奉献了一款方便有效的辅助食品。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