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7-28 第01版:一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善于借势 协调创新 优化环境 |
石家庄高新区跨进“第一方阵” |
|
作者:
■闫起磊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012 |
|
|
|
|
|
|
据科技部公布的100余家国家级高新区最新综合排名,石家庄高新区在去年由第32位大幅跃升至第19位的基础上,再次晋位至第15位。石家庄高新区到底“借”到了什么“东风”? 借协同“东风”乘势而上 今年6月底,大唐电信移动互联(石家庄)孵化基地石家庄云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石家庄高新区挂牌营业。这一平台是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出的新型创业孵化平台。 石家庄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戴宝进告诉记者,“大唐电信产业园”总投资35亿元,将重点引进高端芯片制造、云计算等新型战略性产业,产业园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7亿元,利税11.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3000个。 据高新区经济发展局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实施以来,石家庄高新区目前已与京津签约项目21个,总投资230亿元。 协同发展首在“协同创新” 在石家庄高新区,有个知名的大市场——石家庄科技大市场,大市场内设立了“中国创新驿站”、“京津冀技术交易石家庄工作站”等18家工作站点,引入了27家科技中介机构和16家金融服务机构,设立了8个行政服务窗口。 据介绍,石家庄科技大市场还与京津科技服务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进一步整合京津优质科技资源,促进京津科技资源向河北转移与渗透。目前,正与北京合作建设“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石家庄合作站”,这一平台将进一步推进河北与北京科技资源对接,弱化区域壁垒,促进京、冀两地科技合作和产业升级。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石家庄高新区来说,首先是协同创新。”戴宝进说,“我们正在推进的京冀协同发展示范工程,已入选科技部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工程,为区域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以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重点,石家庄高新区主动做好与京津在科技、项目、人才方面的对接。 优化环境加快融入“创新共同体” 石家庄高新区内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不多,但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却达到了8.8%。高新区科技局局长丁飞艳说,这主要得益于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引导企业研发投入总额和比例持续提高。 创新需要环境,鼓励创新更要舍得“花钱”。近3年来,石家庄高新区先后出台10多个政策文件,每年拿出不低于当年财政预算支出的5%用于科技发展资金。3年来,高新区财政已累计兑现各类政策资金6亿多元。此外,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对引进的创新人才奖励资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