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7-27 第02版:二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固步自封毁了“日本制造” |
|
|
|
|
|
|
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日本制造业近年来遭遇业绩下滑和企业“大撤退”,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撤出厂房,将“阵线”退至日本本土,甚至出现用会计造假掩盖业绩不佳等丑闻。 分析人士认为,日本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逐步萎缩主要源于企业文化僵固、创新脱离市场等内部原因。但整体而言,“日本制造”仍具竞争力,特别是在尖端领域仍有优势。 日本制造业曾取得辉煌成就,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独特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这是一种自上而下、层级分明的管理体制和精益求精的企业氛围。正是依靠一股执著的精神,以制造业为领头羊的日本经济走在世界前列。但自上世纪90年代后,曾经给日本制造业带来成功的企业文化逐渐僵化,成为日本制造业固步自封的内部根源。 日本制造业企业善于将某种技术或品质发扬到极致,但在如今全球范围内革命性技术突破的产业环境中却很难适应。“日本制造”强调技术和产品创新,但更多的是在已有产品和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更新,缺乏主动寻求新领域的突破性思维。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日本制造业正逐步与市场大方向脱节,过度执著于细节和品质令其很难适应成本竞争和现代市场要求。 日本式创新脱离消费市场,有部分原因在于日本制造业企业在过去20年间为寻求更低的人工和材料成本,将生产基地迁至日本以外,而将主要研发力量保留在本土。生产与研发的分离,使得创新部门掌握的消费终端信息大大滞后,难以迅速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而追求极致质量和细节的“匠人精神”也令日本制造业沉溺于技术升级。当技术无法与产品实用性相合,过高的技术追求反而为企业带来成本危机,令企业丧失市场竞争力。 从日本社会的整体大环境来看,人口总量下滑、人口结构失衡和内部需求疲软等结构性问题长期困扰日本。特别是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后,日本年轻人口数量不足导致就业结构不均衡、产业缺乏活力。 对此,日本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野口悠纪雄曾撰文说,“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无法给日本经济注入活力,日本经济开始出现一种从市场需求不足到创新弱化的恶性循环。 不过,尽管日本制造业企业近年来频现衰败迹象,但拥有先进技术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并未改变。 此外,虽然部分日本制造业企业离开了终端消费市场,但它们并非被迫退出,而是选择主动抽身,并转型至需要更高技术门槛且竞争并不激烈的商用市场,它们仍是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