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7-26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政府援助违约需警惕企业依赖 |
|
作者:
■周义兴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101 |
|
|
|
|
|
|
今年以来,中国钢铁煤炭等行业违约案例不断增多,其中不乏央企,中央财政将对化解国有企业风险发挥什么作用?对此,在23日举行的2016年G20央行行长与财长会议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回应,“援助但不兜底”。楼继伟表示,目前虽然企业债务率高企,也发生了几宗违约,但没有系统性、区域性债务风险爆发。至于中央与地方财政何时参与,当出现系统性风险,将对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的时候,公共财政不得不介入。楼继伟同时强调:“这是纳税人的钱,要评估这给纳税人的损失,不轻易进行财政干预。” 的确,不用怀疑,在面对区域性、系统性经济风险情况时,政府及时伸出援手以防止经济风险进一步扩大情况出现,无疑应该说是现代社会政府所必须要承担的一种义务与责任。不过与此同时笔者也认为,鉴于具体国情,政府在伸出援手之时也应对可能出现的的道德风险有所预期与制度应对。 其实就纳税人权利要求角度来讲,众所周知,实际上就如楼继伟这次在G20央行行长与财长会议上所说,为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发生,伸出援手虽是现代政府不得不要、也必须要承担起的一种社会责任。同时也要承认,政府伸出援手时所动用的毕竟还是纳税人的钱。所以,要不要动用、何时动用、动用多少纳税人的钱,以及援助所用纳税人钱要不要偿还,显然不仅要从如何才能有效防范风险层面上的考虑,同时还得要有纳税人权利要求角度上的制度应对安排才是。 而之所以要如此说,其实背后道理说来也不难。因为从国内相关企业债务高企风险形成原因来说,可以说,包括央企在内的相关企业之所以会出现债务高企状况,背后原因除了经济下行及不可预期市场风险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以说就是长期以来,是由包括央企在内的一些国有企业对制度习惯性依赖所形成的。换句话也就是说,目前包括央企在内的一些国有企业之所以会形成债务高企的现象,背后除了有经济下行等宏观因素影响外,或许同时还有对制度依赖所致。再具体一点说,就是相关国有企业领导在一味追求做大以显示一己政绩的同时,还可能存在着一旦决策失误政府会伸出援手进行救助的习惯性心理。这也就如有相关人士指出的那样:决策如成功就是自己的,是政绩;而如失败,政府会救助,则由纳税人来买单。而这,在过去不但可以说是不可否认的一种事实,并且在当前,恐怕也不能排除一些国有企业仍然存在着对政府救助的依赖心理。更重要,也要引起警惕的是,这样的国有企业心理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与改变,那结果十有八九会引来相关国有企业决策的道德风险。 所以,面对财政部楼部长对化解国有企业债务高企所作的“援助但不兜底”的表态,笔者认为,政府援助也要有防范道德风险制度安排。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