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7-25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发挥好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撑作用 |
|
作者:
■赵洋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88 |
|
|
|
|
|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近日发布。《意见》明确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意见》是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历史上第一份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的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综合性、指导性、纲领性文件,意义重大。 投资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的重要力量。长期来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我国传统产业已相对饱和,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则大量涌现;从短期看,今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中趋缓,民间投资下滑明显。因此,投资的长期与短期发展态势,都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与此同时,我国投融资体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投资领域的简政放权不协同、不到位,投资项目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政府投资管理亟须创新,权力下放与配套制度建立不同步,投资法制建设滞后等。 因此,要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支撑作用,亟须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结构,增加有效投资。投融资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支撑。此次《意见》的发布,就是要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投融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激发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支撑作用。 发挥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支撑作用,须平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放宽放活社会投资,激发民间投资的潜力和创新活力。要确立企业为主、政府引导的指导原则,真正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一方面,要改善企业投资管理,充分激发社会投资动力和活力。《意见》明确,我国将探索“不再审批”管理模式,即在一定领域、区域内先行试点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探索创新以“政策性条件引导、企业信用承诺、监管有效约束”为核心的管理模式,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的企业投资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另一方面,要完善政府投资体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同时,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升综合服务管理水平,为企业投资营造良好环境。 发挥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支撑作用,须创新融资机制,畅通投资项目融资渠道,拓宽投资项目资金来源。为化解投资项目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等突出问题,进一步畅通融资渠道,《意见》提出了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充分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完善保险资金等机构资金对项目建设的投资机制、加快构建更加开放的投融资体制四大举措。其中“支持有真实经济活动支撑的资产证券化”“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企业投资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开展金融机构以适当方式依法持有企业股权的试点”等具体措施,更是引发各方高度关注。可以预见,伴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推进,金融创新步伐将加快,金融结构将得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将不断提高。 发挥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支撑作用,须统筹兼顾,协同推进其他领域改革,形成叠加效应,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各项改革之间具有很强的耦合性和关联性,需要有整体思维,讲求协调推进。因此,投融资体制改革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财税、金融、国有企业等领域的改革有机衔接、整体推进,建立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工作机制,形成改革合力。此次《意见》突出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把投融资体制改革摆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局中,既要充分利用其他改革营造的有利条件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又要通过投融资体制改革牵引带动其他相关改革。比如,《意见》强调“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健全金融市场运行机制”,意味着金融改革面临重大机遇与使命。 毫无疑问,此次《意见》的公布将翻开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新的一页,有助于形成健康高效的投融资体系,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