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7-25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意见》释放多重利好 |
|
作者:
■黄春景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16 |
|
|
|
|
|
|
7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建立完善企业自主决策、融资渠道畅通,职能转变到位、政府行为规范,宏观调控有效、法治保障健全的新型投融资体制。 消息一出,不少网友为此举叫好。随着近年来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重点攻坚任务的完成,市场化趋向的观念正在深入人心,改革的思想氛围进一步形成。这次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需要,是当前政府转变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符合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一总体要求。无论是从宏观来看还是从微观来看,都将释放出多重利好:一来可以向资源要资金,二来可以向市场要资金,三来变“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等等。 首先,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改革财政资金使用方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分散的财政专项资金予以整合,侧重投向重点企业和项目。对公益性、基础性建设项目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市场化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建设,变无偿为有偿、变补助为投资、变优惠为股权;对创新型、带动型产业项目实行股权“零收益”,发挥对社会资本引导和带动作用。与此同时,可以科学界定政府投资领域、严格管理政府类投资项目、规范政府类投资项目管理、加大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力度,可谓一举多得。 其次,有利于鼓励市场化投资创新。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可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优化民间投资政策环境,落实财政、金融、物价、税收等方面支持政策,切实维护民间投资者合法权益,对民营企业在资源配置、市场竞争和市场监管上一视同仁;可以创新市场化投入机制,发挥价格机制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可以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促进有条件的企业整体上市;可以积极规范拓宽政府融资渠道,大力培育投融资主体,大力发展市场直接融资。这对于部署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潜力,稳定有效投资,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促进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再者,有利于规范拓展融资渠道、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有助规范拓宽政府融资渠道,大力培育投融资主体,大力发展市场直接融资,围绕解决“谁来投”“怎么投”创新机制。同时,可以扶持发展融资性担保行业,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大力发展融资性担保机构,引导其提高小微企业担保业务规模,支持现有担保机构做大资本规模,有序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强金融产品创新,从而达到调整优化融资结构的目的。 一言概之,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犹如一场“及时雨”,释放出多重利好。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形成投资主体自主决策、政府调控有力有效、市场环境公平开放的投融资体制机制,还可以增强投融资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和长远后劲,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伴随着政策的出台,相信这场“及时雨”必将给拓宽投融资渠道、提高投融资效率带来另一番新景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