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7-19
2016-07-19 第06版:六版 【字体】大 |默认 |
带农民做电商 帮农民拔穷根 让农民得实惠

电商助力甘肃特产走向全国

作者: ■肖建胜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906
    截至2016年5月,全省已有1393户民营企业与1125个贫困村,63家商会与130个贫困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电商扶贫,取得明显成效。甘肃电商农产品增幅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山大沟深的陇南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使全市64万贫困人口因电商人均增收430元,花椒、木耳、土蜂蜜等农副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解决了当地农产品卖难问题,有效帮助困难农户增收致富
    2015年,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部署后,甘肃省工商联迅速启动实施了“千企帮千村”扶贫攻坚活动,通过创建载体,打造了电商精准扶贫的新模式,工商联服务经济的职能得以充分发挥,商会民企参与精准扶贫的潜能得以激活,贫困地区开发产业也看到了希望。
变“过客”为“主人”带农民做电商
    工商联系统扶贫既要发挥好企业家的作用,又要利用自身职能主动服务企业,帮助贫困村脱贫,而不是简单地当“二传手”,把自己当成局外人和“过客”。精准扶贫开展伊始,甘肃省工商联认真分析贫困现状,针对甘肃农村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农户居住分散、自然条件恶劣,特色农产品走不出村、卖不到好价钱的实际状况,研究制定了电商扶贫的帮扶措施。
    首先,把解决农产品卖难作为产业扶贫的重点,开辟“移动互联网+”电商扶贫模式,创建了服务民营企业(合作社)和广大农户的“甘肃总商会”微信平台,开设“特产商城”一级菜单,通过项目招商、提供就业、特产销售来实现精准扶贫。
    甘肃省工商联要求全省86个县(市区)全面摸清掌握当地特产品种和数量,广泛组织农户借助电商平台销售产品。先后向全省工商联系统提出了建立电商平台、组织民企与贫困村结对帮扶发展电商的要求,向商会、企业和贫困地区发出倡议,邀请企业、农村合作社、种植大户入驻“甘肃总商会特产商城”,提供产品免费入驻、免费推广、不收取销售扣点等扶持。并连续举办两期省、市、县工商联主席培训班,专题辅导“电商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等电商知识,现场体验网上购物感受,激发电商扶贫兴趣,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让更多的农产品走向全国,让电商扶贫更快的精准落地。
    其次,在全省农副产品交易会和张掖市有机农产品博览会上建立窗口,组织动员经销商的农副产品上架特产商城。深入礼县等6个贫困县和一些农户家中讲解电商销售技能,手把手教拍摄产品图片和内容上传。
    目前,“甘肃总商会特产商城”已上架康县木耳、礼县洋梨、定西药材、天水樱桃等农产品300多个,有12个县200多个贫困村的农副产品通过“特产商城”销往各地。
    此外,利用赴外招商借助微信平台推介项目的机会,向企业家宣传推广甘肃特产,扩大消费群体,增强消费黏性。今年共在北上广等26个省市区开展项目招商和农产品宣传推广,取得良好的效果。贫困地区的一些农户通过“甘肃总商会”微信平台不仅很快卖完了滞销的黑瓜子、百合、红枣等产品,而且还卖出了好价钱,专程来感谢工商联。
    庆城县白马镇白马村农民郑苗对电商并不了解,在工商联的帮助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农产品图片放置“甘肃总商会”微信平台,很快就卖完了自家的苹果、黄花菜和核桃,接订单后又帮助邻村销售大量滞销产品。
“输血”为“造血”帮农民拔穷根
    在“千企帮千村”行动中,甘肃省工商联深刻认识到,给钱给物,不如扶智扶产业,让电商有更大作为,真正把贫困户引向走产业开发的致富路,治穷必须向“等靠要”思想开刀,实施产业精准扶贫、项目精准对接、电商精准销售,通过产业开发,让企业有项目可做、有产业可帮、有产品可售、有市场需求,带动贫困户致富。
    据介绍,全省确定重点培养扶持种植业十大产业和养殖业三大产业,着力打造“10+3”支柱产业基地,力促一市或一县做大做强一个支柱产业,带动结对帮扶村走上小康之路。
    种植业十大产业为土豆、洋葱、葡萄、胡萝卜、辣椒、百合、番茄、甜玉米、油橄榄、中药材;养殖业三大产业为鸡、牛、羊。产业基地形成规模后,农产品借助各类电商平台卖出,解决农户担心的卖难问题。
    甘肃宁夏商会帮扶村是靖远县北滩镇东宁村和粮窖村,商会实地考察后认为该地区土地面积少、发展观念落后,仅靠现有条件难以脱贫。于是转变思路,实施异地产业帮扶,组织200多名企业家投资20亿元,计划在玉门市、瓜州县流转土地3万亩,建立集研发、种植、加工、仓储、物流、线上线下交易为一体的宁商有机枸杞产业园。枸杞产品依托“甘肃总商会特产商城”线上销售,打开市场,这样既能帮扶结对的两个贫困村、又可带动更多的贫困农民到产业园异地种植或安置就业,实现稳定脱贫。
    目前,“甘肃总商会”已同全省63家商会、130户涉农企业、200家农村合作社建立了电商合作关系,无偿销售农产品,让企业、合作社和农民对发展产业都有信心。
    电商扶贫的显著特点是,将一些有能力和没有能力脱贫的农民捆绑在一起,通过电商帮助他们脱贫。合作社将这些农民的土地流转过来,进行规模种植,在电商平台让产品进入市场,卖上好价钱,农民则通过收土地租金、合作社打工领工资和年底分红的方式脱贫,拉近了农户与电商的距离,让群众有盼头、有奔头。
变“口号”为口碑让农民得实惠
    “甘肃总商会”微信平台根植于精准扶贫,服务于企业(合作社),造福于广大贫困农民。在这里,精准扶贫不再是一个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帮扶行动。
    电商扶贫说到底是眼球销售、粉丝销售和注意力销售,有人气(流量)的地方才能产生效益。“甘肃总商会”微信平台现已打造成了国内微信大号,每天阅读量几十万人次,利用关注人群多、传播快、阅读量高、影响大的品牌优势,打通微信超链接功能,在每天发布的图文消息中推广宣传农产品,便于读者阅读文章时关注感兴趣商品,边欣赏、边购物、边体验,既节省时间,又买到了物美价廉的好商品,帮助消费者整合利用了碎片化时间、碎片化信息,逐步培养起了阅读+购物的习惯。
    平台销售好的另一个原因是,严把产品质量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收到商品后7天内,做到无理由、无条件、按时限退换,让消费者放心购物、满意消费。许多消费者通过购买商品与平台结下了不解之缘,义务推广或帮人代购商品,口碑效应开始显现。
    3月31日,央视报道了甘肃静宁县一农户苹果大量滞销的消息,甘肃省工商联及时放置平台线上推销,20多天帮助销售1万多斤。宁夏、东北的客户还专程赴产地签订长期定购苹果合同,短时间就解决了难题。
    电商不仅可以帮农民在网上销售产品来提高收入,还可以带动农业、加工业、物流、网店服务以及餐饮、住宿、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而这些产业的发展既为贫困农民提供创业机会,又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拓宽了农民的脱贫选择。
    同时“甘肃总商会”微信平台还将2016年全省所有7000多个、万亿元的招商项目登载宣传,吸引了国内外客商,一些贫困地区的招商项目也是通过这个渠道完成了考察对接和招商落地。平台已成为宣传甘肃的一张名片、寻找商机的主要渠道、精准扶贫的快速通道。
    (作者单位:甘肃省工商联)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