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7-15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民间投资困局亟待多重破解 |
|
作者:
■于佳欣姜琳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692 |
|
|
|
|
|
|
■行业地域均现"冰火两重天",前4个月江苏民间投资占技改投资超八成 ■银行"只抽不贷"引发连锁反应,研发型轻资产公司贷款更是难上加难 ■投资领域放开与实际操作中的"隐形门槛"并存,阻挠新空间发展壮大 今年以来,我国民间投资增速持续回落,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在前一段时间跟随国务院民间投资政策落实专题督查组采访的基础上,记者近日再进民企,探访民间投资困难和阻力,发掘民间投资蕴藏的活力和潜力。 民间投资呈现分化态势 “当前制造业市场环境不好,产能过剩比较严重,民间资本投资意愿就比较低。”谈到制造业投资现状,江苏无锡富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沈俊如是说。 数据显示,在江苏,前4个月制造业投资中民间投资占比高达85.3%。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前5个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至3.9%。不少专家认为,占民间投资比重近半的制造业低迷是此次民间投资走势疲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调研中,记者发现,一批传统制造业企业开始“紧缩过冬”。有亚洲最大纺织品批发市场之称的绍兴中国轻纺城已有不少企业破产;陕西一家水泥厂原来每天产能5000吨,如今年亏损3000万元。 山东省一份民间投资调研报告显示,民间投资占全部制造业投资90%。受市场环境、产能过剩影响,358家民营企业问卷调查中,有39.9%的企业表示财务成本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上升,有37.98%的企业表示在当前投资意愿弱或缩小投资规模。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张斌说,随着去产能和去库存的推进,民企对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势必下滑,促进投资结构优化转型,将为民间投资打开新空间。 在一些地区,新产业、新业态引发民间投资“井喷”。今年前4月,江苏苏州的民间智能电网和物联网投资同比增长199.7%;山东省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研究和试验发展、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4个行业民间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5.8%、37.8%、58.8%和26.1%。 行业上的“冰火两重天”在地域上也表现出“冷暖”分化。前5月,东、中、西、东北地区民间投资增速分别为8%,5.7%,2%,-29.3%,呈现出东中部“暖”,西部和东北部“冷”的局面。 专家认为,地域分化的出现主要因为东部地区民间资本活跃、转型升级得早,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则在这两方面相对较弱。 转型“造血”激活新引擎 持续的经济下行压力,让不少制造业民营企业家感到“寒气袭人”。然而,技术改造带来的转型升级已在多地悄然进行。 浙江杭州富生电器的生产车间里,一台台机械手有条不紊地对制冷压缩机进行组装。“2011年公司引入全自动生产线后,直接减少操作工255人,一条线由11人减少至2到3人。”公司总经理张祝良告诉记者。 “冬天来了草会变黄,但早晚有一天会变绿。眼下的逆境反而更能让企业感受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张祝良对企业发展信心满满。 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民营制造企业已经成为工业技术改造的“主力军”。今年前4个月,江苏的企业技改投资中民间投资占80%以上,浙江地区民营企业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76.5%。 重庆太富环保科技公司原来以水泥生产销售为主,如今,公司利用高炉焚烧处置医疗废弃物、化工废料等,探索出一条环保科技与水泥生产相融的发展道路,走过了“去产能”时代的“苦日子”。 一部分企业在坚守中加快技术创新,而另一部分则瞄准养老、“互联网+”、3D打印等高科技和第三产业领域,加快进军步伐。 在我国制造业老工业基地沈阳,模具制造、3D打印等新兴制造业成为民间投资新领域。从台州到沈阳投资的巨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辽宁投资建设了两大产业园区,产业覆盖3D打印、新材料、逆向工程、虚拟仿真等全产业链。公司董事长卢升萍说,“互联网+”使传统制造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需求以及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有了核心技术,嗅觉很灵敏的民间资本自己会找企业。”从事工业机器人编码器研发制造的广东盈动高科公司副总经理罗日辉说,现在他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是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风险投资机构。 民间资本的多元化流向与国家不断放宽投资领域有关。近日,国办再次发文,要求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开民用机场、基础电信运营、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准入,在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出台有效举措,促进公平竞争。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应积极引导民企规避传统行业去产能和去库存的风险,加快制造业升级的同时,鼓励民间投资转向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经济领域,参与创业创新。”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 破除投资“隐形门槛” “银行抽贷、压贷,市场前景不好……企业无力再投资。”山东常林集团董事长张义华一脸无奈地说。 常林集团是一家在液压关键技术打破国外垄断的企业,其生产的液压轴向柱塞泵等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张义华说,近年来公司投入十几亿资金进行创新,但由于固定投资快速下滑,挖掘机市场萎缩,让企业陷入困境。鉴于此,银行只抽不贷,让企业越来越艰难。 调研中记者发现,尽管转型升级成为大多数民营企业家的共识,但面临爬坡过坎转型之难,民企呼吁政府部门要尽快“对症下药”。 投资领域放开与实际操作中的“隐形门槛”并存,企业为转型升级投入大量资金后制造和折旧成本太大,轻资产企业贷款难,政策不少但获得感不强……这些都成为阻碍民资开辟新空间的“拦路虎”。 杭州绿盛集团董事长林东曾与几位合伙人一起研发潮流能发电技术,但银行以公司没有销售收入为由拒绝贷款,让这个多项技术“世界第一”的“小巨人”险些死于襁褓。“轻资产公司怎么才能过抵押贷款难关?”林东希望能有专门机构对高科技领域的企业进行长期低息贷款。 对很多民营企业来说,“没钱投”和“没处投”是最棘手的问题。江苏省政府有关人士说:“稳定民营企业投资信心至关重要。我们正在进一步找到民间投资‘痛点’,逐一‘对号入座’,帮助企业爬坡过坎”。 张占斌认为,让民企有钱投,政府应积极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大民企直接融资比重,尤其是加大对现金制造业、服务业及创新性民企的信贷支持。 在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辜胜阻看来,要在放开更多领域的同时破除“隐形门槛”,也要保证政策的连贯性,稳定投资预期,提振投资信心,让民企想投资、敢投资、能投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