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7-12
2016-07-12 第02版:二版 【字体】大 |默认 |

有效控制碳排放应强化政策设计

上海碳市场试点三年累计成交超6亿元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983
    【本报北京讯】一份名为《中国气候与能源政策方案》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能够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在2030年左右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中国目前应从5个方面强化政策设计,从而有效控制碳排放。
    这份研究报告是由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等机构共同研究、联合推出的。报告将中国碳减排政策按减排途径归为4类,即清洁能源、能效、需求管理以及直接减排类政策,并通过情景对比评估了4类政策的减排效果。结果表明,在低碳情景下,能效政策对减排的贡献最大;在强化低碳情景下,清洁能源政策的贡献显著增强。
    报告分析指出,为有效推动中国的碳排放控制,未来应从5个方面强化政策设计:一是要积极推进全国碳定价机制,并在碳交易中对许可证进行拍卖而非免费发放;二是要继续提高电力部门的非化石能源装机目标,同时强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相关标准;三是要积极推进工业部门转型,加速去重工业化进程;四是要以住房城乡建设部的一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作为新建建筑的最低标准;五是要加快削减氢氟碳化物。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刘强说:“合理应用政策将有助于降低成本、加速创新,不但推动中国的经济转型,还能带来巨大的公众健康效益。”
    刘强介绍,由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等机构组成的课题组,为这份研究报告合作开发了一套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该模型测试了1万多个情景,识别出能够实现中国相关低碳目标的最具有减排效益的政策组合。
    【又讯】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上海)中心日前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建立。
    上海碳市场自启动以来,目前累计成交金额超6亿元,在全国碳交易试点省市中领先。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相关人士说,2017年全国碳市场将建成运行。上海碳市场交易已进行3年试点,为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提供了经验。上海正在把这些经验和做法传送给非试点地区,并且凭借此次建立的能力建设中心,发挥辐射作用,解决全国碳市场发展中所存在的基础能力不足的实际问题。
    上海环交所人士说,上海碳市场自启动以来,除试点企业外,还吸引了138家机构投资者参与交易。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碳市场共开市633个交易日,各品种累计成交量5110.8万吨,在全国各试点省市中居首位,累计成交金额6.21亿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