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7-04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规则与情怀无须对立撕裂 |
|
作者:
■陈岚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153 |
|
|
|
|
|
|
无论情怀或规则,其目的都在于让市场更公开公平公正。两者无须对立撕裂,更不必因此盲目求助于地方行政力量。 据媒体报道,6月30日,来自微博、微信等多项消息称万科员工计划前往市政府请愿“保卫万科”,并在公开呼吁信点名华润与宝能,称“不想在资本大鳄的血盆大口下坐以待毙。”与此同时,此前先后一致表态的华润和“宝能系”分别就深交所问询作出回应,称华润与宝能不构成一致行动人。 在王石道歉之后,万宝之争似乎行将落幕,使得这场注定要载入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史册上的股权纷争再度陷入迷局。这场股权争夺的影响早就外溢出资本市场,演变为一场“情怀”与“规则”哪个更重要的争论。 “不讲规则的情怀就是耍流氓”、“没有情怀的社会难以建立起真正的规则”,规则与情怀,在争论中逐渐被一分为二的撕裂。在这样的对立情绪引导下,认同万科情怀的员工,选择求援地方政府的方式挑战资本市场规则并不奇怪。群体往往容易被情绪所引导,而在激情短暂蒙蔽之下,员工群体很容易陷入“有问题找政府”的思维惯性,而忽略了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归属应当回归资本市场的法则,而不是盲目求助于行政的力量。 作为万科品牌缔造者的王石和他的管理团队,当之无愧是中国企业家中的代表,他们坚守现代科学的管理方式,具备理想主义、有社会担当的公共气质,这样的企业家精神,无论是对于当下的市场经济还是目前的中国资本市场,都是稀缺品。 但拥簇企业家精神,并不意味着就要破坏规则,同样可以通过寻求法律法规和监管找到出路。同样的,坚守规则者,也无须止步于眼前而忽略目前规则存在的问题、否定保护企业家精神的积极意义。 实际上,无论是“情怀”也好,“规则”也好,其目的都是希望这个市场发展更为公开公平公正。如今的撕裂对立,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容易引发类似员工找地方政府申诉的错位事件。 宝能万科之争,归根到底还是上市公司股权的争议,解决问题,也最终应当回归股权之争本身。比如我们更应该追问的是,以高杠杆为手段的金融资本,能否在收购优质企业时如入无人之境?大股东之间的交流和协议,是否应该有更为公开透明的信息?面对保险资本的疯狂举牌潮,作为证券监管方,是否有必要对此进行问询和调查?作为国资央企,是否应当对国有资产参与资本市场争夺时给予公众更明确的交代? 这些看似技术流的问题,才应该成为宝万股权争夺战的核心讨论内容。企业家与资本以及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博弈,情怀与规则无须对立,更无须绕过法律规则借助第三方行政力量加以干预解决。 事实上,如何通过这一事件,推动上市公司和大股东行为和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让公司法和证券法规进一步朝保障优质企业、保护企业家精神的角度进步,才是旷日持久的万宝之争能实现的最大意义所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