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6-28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权利边界在哪里 |
|
作者:
■李富永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921 |
|
|
|
|
|
|
万科股权之争这出戏,演到现在不仅没有收场的意思,而且随着剧情突然反转,未来的结局也越发变得扑朔迷离。 尤其是讨伐“内部人控制”的声明檄文,更是显出这出现代版的“三国演义”,可能陷入法制盲区。 重大的反转发生在23日。原来一直是万科经营团队的靠山、并且支持万科抵御“野蛮人”宝能入主企图的大股东华润,此刻突然掉转枪口对准万科;而一直被万科排斥和奚落的宝能,此时迅速抓住华润反目的机会“一雪前耻”,积极默契地配合华润,一前一后发表声明反对万科重组预案,且共同使用“内部人控制“的檄词指责万科经营团队。 由于这两家大股东的地位分别是老大和老二,他们的联手,使局势风云突变,不仅能在股东大会上一手遮天否决万科扩股预案,而且还能对万科经营团队改天换地。王石名气再大,看来也跳不出如来佛手心,其位置也很可能像坊间传言中的那样,面临不保之虞。 这如同三国演义中原来的孙刘联盟共同抗曹,突然变成孙刘中的一方与曹操结盟,天平势必遽然倾斜。悬殊的力量之下,势必有一方成为牺牲品。但原来的三方鼎立,也变成两条长腿加一条短腿,甚至两腿。 那么,何为“内部人控制企业”?这名头的杀伤力有多厉害? 据赢商网相关报道,业内人士分析,宝能系对万科的指责的严厉程度出乎意料,几乎全盘否定了万科董事会、独立董事、监事会,并称万科“内部人控制企业”,这是股份公司的大忌,和王石一直标榜的职业经理人精神背道而驰,意味着对管理层的全盘否定。 那么,宝能与华润所指责的“内部人控制”,到底是什么样子? 宝能系在声明中,具体列举有:万科重组预案在董事会表决程序的合法性、购买资产定价公允性、独立董事身份有效性、股份发行定价合理性等方面存在重大瑕疵。万科董事会未能均衡代表股东利益,独立董事丧失独立性,未能诚信履职;万科监事会对董事会出现的种种问题未能尽到监督及纠正的职责;万科已实质成为内部人控制企业,违背公司治理的基本要求,不利于公司长期发展和维护股东权益等等。 总之,这“内部人控制”的檄词,虽然乍听起来不像是法律词汇,但毕竟有相对具体的指责内容,对于一个公开上市的公众企业而言,这无疑是很尖锐的锋芒;对于投资者而言,则是点燃其不信任情绪的导火索。所以不管它是否是法律范围内的规范用语,它所指责批评的问题,却完全值得社会和监管部门凝聚审视的目光。既然万科董事会在“表决程序的合法性、购买资产定价公允性、独立董事身份有效性、股份发行定价合理性”等方面都存在“重大瑕疵”,既然监事会股东会都一个个渎职失职,如果涉及法律法规的话,那么监管部门就要一一对照,逐个核查,该用公权干预时,就要果断出手。 声明就如同一份起诉书,监管部门可要认真对待、严密调查,看情况是否属实;倘若它不属于股市法制法规范畴,那立法部门也该明晰届定,所谓的“内部人控制”现象,究竟是有法律效力的自主经营权?或者是法律禁止的经营者越权擅为?或者是该禁止的地方,偏偏没有法律规定?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的不一致,这不要紧,关键看法律是怎样划分的;如果是法律没有涉及的盲区,也可以亡羊补牢。 总之,要还公众一个明白,既不能面对问题不管不顾,也不能仅仅照本宣科,“没有问题”就万事大吉、让公众陷入被危言所惊耸的茫然中。 监管部门的介入不可或缺。但如果中国的股市和社会仅仅满足于此,则难免浅尝辄止,浮于皮毛。从目前的事态看,两家大股东、尤其是以前一直支持万科经营团队的华润,此时已经对万科团队“恩断义绝”,“和王石一直标榜的职业经理人精神背道而驰”,明显意欲置其死地。废掉万科经营团队,意味着对在我国公司治理事业中引领潮头、独树一帜的万科模式实行戛然叫停。这就不是一个企业内部争斗的性质那么狭窄内涵了,而是涉及到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权利边界如何划分的共同课题。这个课题不仅国企面临,私营企业和家族企业同样也回避不了。 如果从两大股东到股市、到全社会,都认为万科团队擅作擅为滥用了股东授权的话,那么这个模式可能就会被废弃,从此将无人问津,全国的企业经营机制,将重新回到所有者包揽一切的旧路,刚刚萌生的职业经理人事业将从此萎缩、绝迹。但如果全体股东、监事会、证监局乃至全社会不认可所谓的法律之外的“内部人控制”,那么,万科模式则会继续发扬,甚至还不受王石一人的去留的影响。 总而言之,“内部人控制”的指控,实质上是将万科模式利弊存废的选择,面向全社会公开出来,让大家讨论和鉴别。是继续向前走?还是打摆回头?抑或左右转弯予以修正?这可能是法律解决不了的。但问题已经摆出来了。万科模式走到了何去何从的歧路口。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