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6-27
2016-06-27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向五大差距要发展 探寻新经济增长点

——访问德国、英国和荷兰的几点思考

作者: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荣民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史贵禄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7402
    编者按:
    应德国工商大会、英国工业联合会、荷兰雇主协会的邀请,以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为团长的全国工商联代表团,于2016年6月1日至10日对德国、英国和荷兰三国进行了访问。
    此次出访旨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访欧成果,加深与德国、英国和荷兰三国相关政府机构和商会组织的联系,考察中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发展和境外工业园区情况,推动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制造业创新合作,聚集优势资源,助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访问期间,代表团出席了由英国中华总商会主办的第二届中英企业家峰会,召开了中资企业座谈会。代表团分别会见了三个国家的一些政要和企业界人士,就加强双边经贸合作,推动务实、互惠、共赢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这次访问取得的圆满成功,也引发了随团企业家们的一些思考,我们择其深入者以飨读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用不了多久,我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然而,我国和德国、英国、荷兰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差距很大,追赶超越的任务很重。只有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我国现在存在的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生态环境差距、自主创新差距、城市基础配套差距问题,才能追赶超越发达国家,更加看清我们的发展潜能,寻找发展空间,稳定发展预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着力发展中小微企业缩小贫富差距
    德国、英国、荷兰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是生活富裕且收入差距比较小的国家。我们观察到,德国贫富差距缩小的原因比较多,包括完善税收、健全社会保障、公平受教育等等,但是,德国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是其最主要的因素。
    德国小微企业特别多,多到你随便转一个街道、上一栋楼都是小企业,一栋楼里有几十家公司。在德国做企业很自由,只要把钱挣了,把税交了,把工人工资发了,安抚好就可以了。在德国办企业不需要批准,只要备案,只要把章程写好就行。在德国没有工商、警察、卫生、防疫等找你要钱,吃饭时动不动需要你买单,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事。
    在德国要成立一个公司有专门的工商注册机构,只管注册,其他什么权利都没有,而且注册费用很低,把注册和登报费加起来,100欧元左右就能搞定。另外,任何一个警察不可以随便登门企业,除非受到邀请。因此,德国企业的经营环境非常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微企业有了快速发展,中小微企业机制灵活、决策快、产权清晰、效率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它在增加就业、增加税收、繁荣经济、服务群众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是,中小微企业在发展中还有许多体制、机制障碍,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经营和发展环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系列鼓励政策还在推进中,需要一些时日。
    形成铺天盖地的中小微企业竞相发展的态势,是提高国民收入水平、逐步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选择。当下,我认为要抓紧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加大市场准入。据有关报告显示,近两年我国一些省市准入了部分项目,但是,这些项目投资过大,投资回报周期过长,中小微企业无法参与投入。建议:如供水、供热、供气、供电等基础配套设施领域,凡是国家准入政策没有限制的领域,一律放开。同时合理规划引入机制,让更多的中小微企业都参与进来。
    其次,实施结构性减税。我国中小微企业的税赋总体上还是比较重。小微企业起步艰难,发展缓慢,抗风险能力弱。为此建议:凡是年销售收入低于50万元的,一律实施免税;凡是年销售收入低于100万元,主要是涉及创新、生态、环保等领域的行业,特别能带来大量就业岗位的,实施3年免税。
    第三,解决融资难题。一是加大国有银行包括股份制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制定具体办法,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二是建立健全政策性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给予定向支持。三是中央和地方财政应拿出部分资金,与社会资金捆绑成立担保公司,解决小微企业无抵押等问题。四是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平台。
    第四,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建议政府抓紧将已经没有职能的行政部门进行合并撤销。凡是市场自身能解决的问题由市场自身解决。凡是由政府提供服务的项目,采取购买方式,政府不应再直接承办。
    第五,建立领导干部深入联系企业制度。近两年来,许多领导干部不敢深入企业,不敢主动解决企业的困难和问题,这是不对的。我们反对政商勾肩搭背,损害国家利益,反对行贿受贿,败坏市场秩序。但是,我们提倡干部深入企业搞好服务,与市场主体正常交往。
    目前,企业找领导反映情况太难。我认为,急需推行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帮助企业加快发展,走出目前市场疲软的困境。重庆市已出台文件,要求领导干部深入联系企业,资金紧缺的,帮助企业解决贷款问题,手续办不下来的,帮助企业疏通关系,限期办理等等。
加快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跨越城乡差距
    德国、英国、荷兰这些国家可以说,没有什么城乡差距,城市是农村,农村也是城市,基础设施都很好。如果非要分出贫富的话,反而住在城市里的人都是相对比较贫穷的,住在农村的人反而都是非常有钱的。假如一个德国朋友写信给你,一看地址是乡下,就可以断定他肯定有钱,如果是城市里的就不一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化的长期制约,城乡发展不平衡越来越突出,差距还在继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城乡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社会公用事业等方面的差距十分明显。
    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还有近一半的人口在农村,农村人口比城镇人口人均收入低四分之三之多。因此,加强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是我们的重头戏,切不可放松,我的具体建议:
    首先,要加快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一是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支撑体;二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制合作组织,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三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自愿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推进和探索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构建服务主体多元化、运行市场化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
    其次,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重点园区为载体,构建了由农产品到加工到消费品的全产业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去库存”是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加工转化;“降成本”是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产业集聚,推动综合利用;“补短板”是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产品竞争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才能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建立以农产品深加工、肉食品深加工、农机具生产加工为主的工业园,政策支持方面,需加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用地指标上给予支持;二是工业园以外的道路,工业园的供电、供水、三通一平等基础配套设施,由政府出资建设;三是企业的用水、用电,应按农业用水、用电标准收费,以强力推动工业园区建设。
    第三,抓好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一是要根据区位优势、自然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城镇发展的定位和方向,形成设施齐全、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二是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树立精品意识,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严把施工资质关、材料质量关、竣工验收关,确保建设标准和质量。三是坚持规范化管理,加快社区建设,整治脏乱差现象,切实做到管理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环境优美化。四是坚持市场化运作,树立经营理念,把城镇可盘活存量资产推向市场,实行资本营运,走“以镇建镇、以镇养镇”的滚动发展之路。
    第四,加快户籍改革步伐。我们有2.47亿进城农民工,需要转变为与城市居民享有同样权利的市民。我们的城镇化率有两个指标,一个叫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现在是56.1%。但是,如果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来衡量,我们现在还不到40%。如果让大量长期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的人把户口落在城市,有能力的农民工在小城镇聚集,在适合他生存的城市发展,他就会去买房子或者租房子。如果2.47亿农民工都去买房子,地方政府给予支持,房地产库存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第五,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要让现行标准下的5600万未脱贫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这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扶贫开发任务艰巨。现在剩下的5600万,人数不多,但是,那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不是家里没有劳动力,就是长期有病人,或者脑子比别人笨,没有脱贫能力的,不能简单去除,这个问题要比我们想象的复杂的多得多。
    扶贫工作需要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才行。去年,由全国工商联、中国光彩会、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发起了“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得到不少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结合企业帮扶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我建议:
    ■精准对接扶贫项目。企业扶贫有自身特点,有许多民营企业想参与精准扶贫,找不到切入点。希望需要帮扶的贫困地区及贫困村,由当地政府因地制宜,认真研究和梳理一批扶贫项目清单,供企业选择。
    ■制定参与扶贫企业的各种支持等优惠政策。凡是被确认为扶贫的项目,一律给企业免除各种税费,同时给予金融政策的支持。
    ■设立扶贫专项基金。由中央扶贫专项资金出资30%、地方扶贫专项资金出资30%、社会各界及企业出资40%,共同组成精准扶贫专项基金,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给予定向扶贫。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偿还生态环境欠债
    我们考察的三个国家,确实是山川秀美,蓝天白云,空气清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德国、英国、荷兰三个国家的环境很干净,干净到一尘不染——所到之处,没有尘土裸露的地方,否则就是违法——要么用小石子铺上,要么全是草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生态环境欠债太多,还债至少要20年。试想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不干净、喝的水不安全、吃的食物有毒,那么发展经济还有什么意义?我觉得要下重手,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要从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要以更大力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当前,特别要按照中央要求,通过供给测改革,把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好,把发展方式转变好。降能耗,补短板,提效益,促发展。
    其次,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通过大力开发和广泛应用清洁生产技术、清洁能源、先进工艺设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量减少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从源头上解决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问题。对于已经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应通过开发和应用净化、改造、恢复等技术进行治理、修复和补偿,特别是着力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
    第三,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深化资源税改革,推进自然资源及其产品市场化价格改革,加大政府购买环境服务力度,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建立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强化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
打破创新体制壁垒拉近自主创新差距
    在国外,凡是卖中国商品的地方都是在农贸市场或超市,一百美元可以买几件商品,凡是卖欧美商品的地方,都是在繁华地段、装修精美的专卖店,一件就卖几千美元甚至上万美元,由此可见自主创新非常重要。
    我们这次考察,英国、德国、荷兰,他们的创新能力都比较强。德国一些中小企业,每个企业至少有一项核心技术或产品,从而使德国的许多产业长盛不衰,所以,德国有很多百年老店、基业长青的企业。
    对比德国、英国、荷兰,我国自主创新差距很大,主要表现在:一是研发投入不足,研发在GDP的占比中,比许多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还低;二是对外来技术的依赖程度高达50%以上,而德国、英国在5%以下;三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一半。
    要加快自主创新,我认为,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开展龙头企业创新转型试点,围绕产业链优化,搭建人才链、引进资本链,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
    其次,加快科研院所分类改革,优化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布局,推进院所科研单位进行企业化运作,打造一批院所引领型的创新产业集群和孵化基地。
    第三,打破创新主体间的体制壁垒,加强各类创新基地、平台、团队的协同联动,促进技术、资本、信息、人才等创新要素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等建立机制灵活、互惠高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现在,我们了解到,许多院所有科技初级成果在搁置,无法重视,转变不成现实生产力,转变不成商品。许多企业没有好的项目,没有有用的科技推广信息,没有好的办法找到有科技含量的产品,组织生产。政府如何搭建平台,组织对接,科技如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个老大难问题,至今没有突破性解决,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好好研究。
    第四,依托国家重大技术创新工程,围绕转型升级、民生改善需求,集中力量攻克一批核心技术项目,着力在煤油气绿色开采利用、新能源汽车、涡桨支线飞机等方面实现突破;抓好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智能制造、超导材料、生物育种等方面实现突破;推进一批重大民生科技项目,在环境治理、医药健康、食品安全等方面实现突破;布局一批前沿基础研究项目,在半导体集成电路、下一代移动通信、大数据与云计算等领域实现突破。
    第五,坚持培养、引进、激励并举,打破创新人才自由流动体制机制障碍,完善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机制,让创新人才获利、让创新企业家受益。推行“带项目引人才”等方式,到2020年培养引进一批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建立“众创空间”孵化体系,全力推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自建孵化基地,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释放人力资本潜能,形成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强调规划长期性和权威性完善城市基础配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约18%增长到2014年的近55%,城市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
    但快速发展的城市也面临着成长烦恼、转型阵痛。不堪重负的交通,挥之难去的雾霾,垃圾围城的困扰……“城市病”给粗放的城市发展方式敲响了警钟。
    相比之下,德国、英国、荷兰,他们城市发展早,建设的相当美,城市的各方面配套设施完备,我们还有很大差距。他们有许多成熟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一个朋友说,他读书的大学有一条小路,从上大学起看见在铺,将近一年的时间都没铺完。他说,你知道是怎么铺的吗?一颗一颗石子拿来研究,摆放在哪儿比较好,然后像一个艺术品那样搁在某个地方。可见他们对城市建设的精细化程度。
    因此,我认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工作,首先要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发展路径。树立系统思维,从构成城市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规划,才能防止决策“拍脑袋”等现象;树立创新意识,深化相关领域改革,像西方发达国家精细化管理,改变粗放型、随意性管理,让创新成为城市发展主动力;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坚持协调、绿色发展,才能防止“摊大饼”式扩张,才能防止只注重地面,而忽视地下配套建设。
    其次,要强调城市规划的长期性和权威性。“防止出现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的现象”。坚决防止“大拆大建”造成的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需要把城市建设规划上升到法治水平,避免部分利益主体诉求而在城市布局上违反城市发展的科学规律。对于已经建好的,我们要加快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补齐短板;对于没有建好的,特别是在新城镇建设中,我们一定要先搞好基础配套,再进行城镇建设,确保城市基础配套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
    第三,提高城市安全管理水平。城市安全管理水平,是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发展过程中人口日益膨胀,产业发展的负面作用会不断积累,给城市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全国很多城市出现的突发事件、安全管理事件表明,当前城市管理水平与城市发展速度存在脱节。
    第四,推动公众参与城市建设。市民参与城市建设决策是城市发展思路的进步,是城市发展中贯彻和实施“以人为本”精神的重要方式。未来城市发展水平要想真正提高,就必须让更多的市民来参与管理城市,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鼓励市民和社会组织更多参与到城镇化治理,才能切实提升城市的管理和运营水平。
    我国进入了由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转变为更注重追求经济发展的高质量的新常态,不少企业还转不了这个弯,转型、创新、提质、增效缺乏紧迫感。而面对当前经济严重下行,有的企业感到恐慌,对下一步的发展缺乏信心,思想上低迷,情绪上低落,创业干事缺乏了“精、气、神”。
    “十三五”规划指出,世界经济仍在深度调整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但是,我国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个判断非常重要。我们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正处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阶段,我们不能对发展失去信心,在转型、创新、提质、增效方面不能没有紧迫感。
    我认为,对照德国、英国、荷兰等发达国家,我们存在的五大差距,既是我们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是发展的短板,同时,又潜藏着发展的巨大空间,将是我们转型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念,增强信心,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创新时代,谱写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篇章。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