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6-24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遏制统计造假切莫纸上谈兵 |
|
作者:
■周义兴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957 |
|
|
|
|
|
|
近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河北表示,要确保各项指标数据实打实、真保真。这是宁吉喆在一周时间内两次谈到统计数据要真实,此前在6月12日至14日,宁吉喆在云南调研时强调,狠抓数据质量,遏制统计造假。 的确,不用怀疑,国家统计局高管之所以要在一周时间内两提要遏制统计造假背后肯定应该有不同寻常之处。换句话也可以说,或许正是因为一些地方统计数据存在不真实、甚至造假现象,才是这位国家统计局局长在一周时间里两次提到要遏制统计造假的真正原因。所以笔者认为,读懂高官一周两提遏制统计造假含意就显得相当重要。 其实就行政示范要求角度来讲,或许不能否认,在过去相当一段时期里,一些地方政府在进行GDP数据统计时“注水”,可以说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且不仅于此,在对就业率统计、平均工资等数据进行统计时,也往往会玩起掺杂使假的数据游戏。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民间将这样的地方政府统计作假官场风气讽之为“官出数据数据出官”。由此可见,社会公众对地方政府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怀疑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并且至今还远不能说是已经杜绝了。 然而,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政府统计造假现象在社会不但造成不好的影响,更是作了一个坏的示范。其中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包括统计部门在内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由其在所有的社会角色与公职行为性质所决定,其一言一行“内”所反映出的无疑应该是一种行政追求,而“外”则应该说是一种行政示范。 换句话也就是说,如果一旦地方政府在统计工作中对造假习以为常,并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与追责。一方面,这不但说明相关的地方政府工作及其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存在错位,丧失了政府机关应当为民服务的基本行政伦理;另一方面,这样的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造假行为,还会为社会作出坏的示范,进而对社会其他行业的造假行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就此而言,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造假,无论从社会影响,还是就行政公信度来说,真可以说其害无穷。 所以,面对上述国家统计局高官一周两提遏制统计造假表态,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遏制统计造假,一是要有公开的监督程序,让社会公众参与打假;二是要追责,绝不能搞下不为例,更不能让造假官员从造假中得到任何好处。想只有如此,才不会让遏制统计造假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