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6-21
2016-06-21 第02版:二版 【字体】大 |默认 |

民营企业如何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

有关各方人士表示:必须以创新思维和国际思维化解难题打通“路障”

作者: ■本报记者谭俞雄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59

    由瞭望周刊社·瞭望智库与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瞭望民营经济创新力系列研讨活动近日启幕,与会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中国民营经济在“走出去”过程中,要跃上新台阶,就必须以创新思维和国际思维,化解难题,打通“路障”,真正实现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与开展协作。
    目前,民营经济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已成为当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力军。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有关负责人称,今年1-4月,中国境外非金融类的直接投资高达71.8%。而其中比较明显的变化,民营企业不管是在项目数,还是对外投资金额上,都超过了国有企业,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力量。
    同时,也不能不看到,民营企业“走出去”在总体上仍是一种自发、零散、碎片化的行为,既面临着国际政治风险、外交风险、法律风险、汇率风险等风险,也要面对国内支持配套政策不完备、融资难、保险贵,以及商务外事服务跟不上等问题。
    如何解决“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这些困难,让更多民营企业走得更快更稳更好?在此次会议上,来自政学商界的各方人士各陈己见,建言献策。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庄聪生就民营企业创新与“走出去”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解决当下中国经济面临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适应新常态的必要选择。实施“走出去”的战略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是党中央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要战略选择。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创新的一支主力军。对民营企业来说,“走出去”也是从小做大、从一般企业走向跨国企业的一个必经途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很强,合作空间巨大。在今天经济全球化的这种情况下,中国民营经济要不断发展,很重要的就是要“走出去”发展,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庄聪生表示,举办这样的研讨活动,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和力量,对于经济新常态下,民营企业实现新的作为、新的提升,走出新的开放发展之路,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就民营企业“走出去”往哪里走等问题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当前中国企业尤其民营企业“走出去”正处在一个关键时刻,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同时认识“走出去”往哪里走等的问题。一是要以创新的眼光看待海外资源。全球资源是什么?我们以往的概念仍然局限于矿产、基础设施以及房地产、服装、纺织品等传统产业,其实源源不只这些。现在,我们要用创新的眼光来看待海外资源,把当前中国对外最大的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同中国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通过我们的企业来实现我们最终的利益共同体,达到命运共同体,达到责任共同体。二是要以全球的视野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我们以前“走出去”都是从经营国际化表现出来的协作,今后的国际化更应该是资本、人才、科技和品牌的国际化。三是我们应该看到当前“走出去”过程中资源配置的短板是什么。我认为,最大的软肋不是人才,而是金融。金融业必须跟上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的改革。我认为,要通过调研,制定一个包括国内外各有关方面协同配合的整体方案,服务好民营企业在全球资源配置与协作。
    中资背景的HKND集团分享了“走出去”过程中的经验。HKND集团正在建设美洲最大的互联互通工程——尼加拉瓜运河项目,在获得尼加拉瓜政府环评许可后,该项目将于2016年开始建设配套设施、物流系统及运河西端太平洋港口。在HKND集团常务副总裁彭国伟看来,国际化的团队是成功实施“走出去”、进行创新实践的基础。彭国伟认为,在国际市场实施创新,就要在全球范围资源配置,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国际化的组织架构,等等。在HKND集团,彭国伟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项目首席技术顾问来自澳大利亚,首席行政官则是美籍华人。彭国伟说,“我们也没有忘记投资目的地,非常尊重当地工人、尊重当地的历史文化。这也让当地对这一运河的支持率达到82.5%。”
    来自外交部、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也就民营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如何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与开展协作的诸多问题及解决之道,发表了真知灼见。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