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6-17 第02版:二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诚信体系撬动万亿信贷市场 |
大数据促成信用转化 链接银行与企业需求 |
作者:
■本报记者文雪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905 |
|
|
|
|
|
|
尽管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举措,但传统金融体系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金融服务还是呈现出了结构性的缺失。这一现象的背后,最大的难点在于国内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不完善、信息基础设施落后等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阿里巴巴在近日宣布推出企业诚信体系服务后,不少银行看到了改变这一顽疾的可能性,也看到了撬动中小企业信贷市场最佳途径。坐拥最厚实的大数据底层,阿里巴巴实际上掌握了最有价值的生产资料。但是,单凭大数据真的能把看似虚无缥缈的信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资金吗? 而作为运行17年的电商平台,仅阿里巴巴国际站就沉淀了超过120万卖家和全球过亿买家的交易数据。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阿里巴巴打通散落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信息孤岛,建立了一个企业诚信体系。企业诚信体系由电子通行码、信用评级、信用报告、风险云图四个部分组成,其中信用评级则以企业基本信息、法定代表人、贸易行为、金融行为、商业关系等五大维度为企业提供信用评级,级别分为AAA、AA、A、BBB、BB五个等级。 上海银行总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总经理朱会冲透露,上海银行已经通过阿里巴巴的企业诚信体系为其平台上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它的数据很难造假,所以我们可以很便利地做出决策和贷后管理。目前,只要是阿里巴巴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上的客户,我们一般都会接受,风险比较小。目前累计已经放贷接近3亿元,我们今年的目标是做到10亿元。” 阿里巴巴方面表示,已经逐步利用企业诚信体系协同多家银行推出多种金融产品。比如“流水贷”。目前为止已累计放款超过10亿元,不良率低于0.5%。 但是与风生水起的B2B电商形成鲜明的反差,B类金融似乎从来没有真正热闹起来。这主要是因为传统金融机构受限于体系和机制,无法匹配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快、使用时间短的痛点。“这一点正在发生变化,我们通过阿里巴巴基于大数据提供的企业相关材料,2-3天就能作出贷款决策。” 朱会冲坦言,小企业融难,难在信息不对称。“可以说阿里巴巴推动和建设企业诚信体系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能够让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多方互动起来,最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