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6-16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创业9年,终于获得生产许可证,产品却被明令不得销售,几千万投资有“打水漂”之虞 |
谁给巨权公司一条生路 |
|
作者:
■本报记者刘洁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507 |
|
|
|
|
|
|
【编者按】日前,国务院派出的9个督查组结束了对民间投资的专项督查,找出了阻碍民间投资环境的问题。从已发现情况看,既有老矛盾,又有新问题;有的是政策"走样",存在"隐形门槛""身份歧视";有的是服务缺失、监管不力、成本太高等等,不一而足。我们看到,一些地方的民营企业用"JQK"来形容目前民营企业投资环境欠佳的问题:把企业先"勾"进来,"圈"块地给企业,然后再"尅"(克扣、限制)企业。虽然是戏谑之言,但也不难体味到,当下民营企业面临的政策环境确实有待大力改善与优化。为此,本报记者深入一线调研采访,将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了剖析,希望引起各有关方面的思考。 哈尔滨市依兰县巨权清洁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是个民营企业,如今,法人代表刘维十分踌躇,她手里有一份情况反映,却在犹豫该不该递交给黑龙江省企业维权中心。 辛苦维持了9年的企业,历经了27次各种检验、获得安监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后依旧面临“死亡威胁”——她觉得实在没有退路,只能再向政府部门求助了,但听说了舆论部门把黑龙江对民营企业投资形容为“JQK”现象之后,她又犹豫了。因为即便面临着企业倒闭的危险,她考虑的仍然是:“不想给政府抹黑,不想牵连政府干部。”只是,刘维实在走投无路了。 巨权公司成立于2009年6月,业务包括车用煤基醇醚清洁燃料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业务。“简单说,我们从事的是一项名为甲醇汽油的业务。” 据刘维介绍,哈尔滨市在2007年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为地处依兰县的中煤龙化集团大型煤化工项目建设配套项目。据此,依兰县出台了相关文件,在依兰经济开发区依托达连河煤化工园区推出车用煤基醇醚清洁燃料项目,刘维于是投资组建了该企业。经过9年的筹划、论证、筹建、试生产的艰辛创业,到如今,具备了年产20万吨车用煤基醇醚清洁燃料的生产能力。 刘维说,2010年和2013年,企业分别与南京巨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科学院能源环境研究院签署了相关技术协议,取得相关发明专利证书。同时通过企业技术转化,解决了甲醇大比例催化燃烧技术在严寒地区长期以来推广应用的技术难题,产品试销3年,无一例客户投诉。这个过程,企业投入数千万元。四处筹钱,去相关政府部门解释项目的意义和价值,成了刘维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2016年2月,公司终于取得了黑龙江省安监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满心欢喜的刘维却没有高兴多久。 2016年4月,黑龙江省商务厅发布《关于车用燃料经营管理有关问题的复函》,强调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2004年第4号政府令》有关要求——“我省作为乙醇汽油试点省份封闭运行乙醇汽油,在省政府2004年第4号令废止或被新规定取代之前,我省成品油流通企业必须按照要求销售符合国家标准的乙醇汽油。” 根据这份复函,由于黑龙江省不属于国家甲醇汽油试点省份,所以不能在该省销售甲醇汽油。文件要求,对于申请新建醇基燃料加注站的申请,商务部门不予受理,不予颁发《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 随即,黑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相关文件,要求各级安全监管部门不得向甲醇汽油、醇基燃料加注站发放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已经发放许可的加注站,应立即履行注销和吊销许可手续,得政府明确成品油打非牵头部门后,安监部门根据职责积极配合。 根据这些文件,刘维说,企业面临这样的局面:挣扎了9年之久,企业终于等到了准生证,但却不敢把孩子生下来,因为:“不允许市场销售,我们生产什么醇的汽油,不都白扯吗?” 刘维提到,多年来黑龙江省从事新型清洁能源研发生产的企业不在少数,但正式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可谓凤毛麟角。“这仅仅是市场因素吗?” “按照现在政府部门的文件,我们企业几千万的资产投入,近10年的科研成果和心血将付诸东流。”刘维认为企业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自己必须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她觉得,政府“必须给企业一条生存之路”。 尽管一再担心自己的述求可能会影响当地政府的形象,但是刘维却觉得企业走到这一步,自己很无奈:“缺油少气富煤是我们的国情,煤化工又是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走一条燃油品质技改之路,替代化石能源、缓解大气污染、还人民群众一个绿水蓝天,我们的项目是符合当前国情省情的吧?”下海9年,几乎已经成了化工专家的刘维认为,推广使用煤基醇醚清洁燃料就是实现节能减排,缓解大气污染重要的途径之一。“根据测算,我公司年产20万吨醇醚清洁燃料,仅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一项即可减排19.76万吨,PM2.5减排85%以上。” 但是,当初创业的激情和对事业的痴情,没有换回市场的回报——按照政府部门有关政策,巨权公司在黑龙江处于没有市场空间的局面。 而这正是刘维不能理解的地方:“我们公司自成立之日起,从设立到建审,安全设计论证,竣工验收以及试生产到建设产品销售的加注站,都是由当地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如果不符合产业政策,9年时间为什么不叫停?几千万投资扔进去了,准许我生产又不允许销售,这样的规定到底符不符合国家大政策?” 根据刘维提供资料,从2007年8月6日,依兰县发展改革局下发了依发改备案[2007]4号“依兰县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确认书”开始,9年时间里,依兰县、哈尔滨市、黑龙江安监部门下发了包括危化品建设项目设立安全审查意见书、正式生产备案的通知、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等所有合规文件,工商部门也核准下发了企业营业执照,消防部门下发了建设工程消防验收意见书,2016年2月18日,公司又取得黑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的(黑)WH安许证字[2016]0421号安全生产许可证。 “依据现有法律法规,我们具备了生产资格,可是,如果我们投入全部产能,每年有20万吨产量,政府发的文让我们的产品处于不能销售的局面,这让我们怎么办?” 听说国务院关于民间投资督查组来到黑龙江,刘维“想方设法”把自己那个疑问反映给了督查组。但她还有一个附加条件:“只想解决企业生存问题,无论如何都不是对政府不满,都不希望影响政府的形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