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6-14
2016-06-14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工匠精神”助力宗申实现新跨越

作者: ■孙春艳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991
    ▲于广艮:11年来,经他"传帮带"的员工已超百人,为企业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技术专家。
    ▲张秀栾:23年来在光环之下,她心态平和,坚守岗位。"我始终是一个手艺人,要不断学习,无私奉献,用一生诠释工匠精神。"
    ▲梁成计:"我喜欢挑战,喜欢完成焊接任务、攻克焊接难题后的感觉。我一直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江苏宗申车业有限公司致力打造百年企业、民族品牌,积极营造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环境。近日,笔者深入生产一线,探访宗申人如何锤炼“宗申制造”,使“工匠精神”助力宗申制造实现新跨越。
模具工于广艮:
让每一个模具都成为艺术品
    一个初夏的午后,宗申车辆试制车间。
    阳光斜射在于广艮身上,照得他额头上的汗珠分外清晰。他半蹲着,右手拿着模具,在缸体模具的一个小凹槽里反复旋转、打磨。关掉磨具,左手伸进凹槽细细地摸索着,打磨过的地方平滑光亮,他胸前的工作服上洒满了细细的铁屑……
    此刻的他,不是钳工而像一名雕塑师,在打磨一件雕塑艺术品。
    放眼望去,车间里有许多工人像于广艮一样在工位上专心致致地干活,时光也在这一点点打磨中悄然流逝。每一个零件、每一件产品就这样通过“工匠们”的精心打磨,专心雕琢,展现出它精益求精的品质。
    2005年,于广艮从学校毕业,就应聘到江苏宗申从事钳工工作。当时,懵懂的他,跟随师傅日复一日地在工位前抛光、打磨而乐此不疲。那时,他便暗暗对自己的工作提出了要求:理论上要弄通,操作上要练精。于是,别人午休时,他认真学习模具结构知识;别人下班后,他加班加点练技术、练手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于广艮代表试制车间参加集团技能大赛。当他经过1个多小时的精雕细刻,把一个等边六角形通过纯手工的方法,六边打孔汇聚中心一孔时,专家和同行们直呼不可能。专家说,这个尺寸精度达到正负0.05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3,所有相邻面的孔隙误差不超过5分,粗糙度达到Ra0.4以上的立体加工件,空间基准难找,定位测量困难,即使用机械设备加工都相当困难。
    于广艮不但自己技术高超,对其他工友也倾囊相授。11年来,经他“传帮带”的员工已超百人,为企业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技术专家。也正是有了这些不懈钻研、无怨无悔的“工匠们”,为宗申自主和合资品牌整车提供了核心铸件的支撑,配套用户从国内扩展到国外市场,使宗申铸造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握管工张秀栾:
    一生专注一件事
    在宗申车辆公司,提起车架车间的“老张”,无人不知。
    “老张”名叫张秀栾。在外人眼中,她属“国宝”级别的握管技术骨干;在同事眼中,她身怀“十八般技艺”,经过她的“妙手”,握管设备每每都能“起死回生”。
    来到车架车间,“让精益生产方式真正落到实处”的标语清晰可见。走到车间最西边,左手第一个工位就是老张工作的地方。聊起“工匠精神”这个话题,她打开了话匣子。
    “我是从做握管工学徒开始工作生涯的,深知‘慢工出细活’,只要耐得烦、吃得苦,就能把活儿做好。”这是老张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3年来,老张一心从事握管工作,荣获“公司技术状元”、“优秀员工”等荣誉。光环之下,她又能像往常一样心态平和,坚守岗位。“我始终是一个手艺人,要不断学习,无私奉献,用一生诠释工匠精神。”老张说。
    当上“状元”后,老张被破格提拔为车间劳资员。当上“官”的她并未欣喜,反而感到“束手束脚”。她不习惯、也不喜欢身边的人喊她“张班”。
    在管理岗位上大半年,老张呆不下去了,她向公司负责人主动提出重回基层,到车间去做事。“我还想当工人,到流水线上干活才觉得心里踏实。”公司的负责人准许并安排她到车间里干技术工作,让她带徒授艺。
    “辞官”之后,老张扎根一线,干起活来不分昼夜。丈夫也曾向她抱怨:一年到头都在忙工作,家里什么事都顾不上。她说:“手艺活放不下,一放下就生疏了,就算教徒弟,也得手把手教,心里才踏实。”如今,即将退休的她仍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她依然会耐心地帮助新进员工熟悉工作,做好产品。“将我的经验传递给更多的人,是为我们宗申增添光彩,也是为我们自主的事业做点努力。”这是她的心里话。
    据了解,该公司的人才结构一直很合理。“传帮带”是公司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培养一个车间班长大约要5到6年,但江苏宗申80%的车间班长都是从内部提拔上来的。
电焊工梁成计:
    把焊枪攥成“绣花针”
    焊花飞溅,机器轰鸣的试制车间里,在一群蓝色工作服的背影中,梁成计蹲在挖机的中部平台上,双手稳稳地端起焊枪,白色焊烟腾起,弧光晃得人睁不开眼,五分钟、十分钟……半个多小时过去了,梁成计站起身,摘下面罩,伸手从旁边取过渣锤,熟练地敲开焊缝上的残渣——两块钢板紧紧地“缝”在了一起,焊面上焊点均匀而平滑。
    “要干好电焊工这个活儿,腕功、蹲功、眼功一项也不能少。”梁成计告诉记者,“我喜欢挑战,喜欢完成焊接任务、攻克焊接难题后的感觉。我一直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梁成计还记得17岁那年,他跟父亲走进电焊车间,烟花似的焊花吸引了他,“这焊花好漂亮!”带着好奇心和憧憬,他进入了焊接这行,开始与铁屑、弧光、射线、焊丝为伴。
    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3年,梁成计讲述了他多年来的经验总结:“要会看,焊接过程要认真观察熔孔的大小,熔孔过大,易形成焊瘤或烧穿;熔孔过小,容易出现焊不透;要会听,焊接时要注意听电弧击穿坡口钝边时发出的‘噗噗’声,没有这种声音,表明坡口钝边未被电弧击穿;手法要准,送给铁水的位置和运条的间距要准确,才能使焊缝正反面成形均匀、整齐、美观。”
“每一次焊接就像是完成一次外科手术,手上的焊枪就像医生的手术刀。”梁成计说,他在每次施焊前都会研究焊接口的深浅、调整合适的电流电压。每一次焊接结束,他都会重新检查一遍自己的焊接作品,确保焊接质量。“这些年来,除了学徒阶段,我从来没有返过工。”焊工是个慢工出细活的工种,笔者在一旁看着,梁成计手持面罩引燃电弧后,仿佛周围一切都与他无关,面罩后面就是他的世界。
    于广艮、张秀栾、梁成计,是宗申工匠的代表。在八千名江苏宗申人中,类似他们这样的工匠和专家仍有许多。在江苏宗申,所有的部门都在培养专家。总经理安继文把当下的这个时代称为“专家时代”,他曾经说过,一棵树要长好必须进行剪枝,把不必要的枝条剪去,树才会照你所希望的方向成长。人才的育成同样如此,只有在一个领域成为专家之后,才可以腾出空间去孕育新的创造力。
“江苏宗申成长的每一个脚印都与我国小型车辆行业的发展紧密相连。从江苏宗申成立之初,就一直高度重视知识型、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近些年来,江苏宗申更是把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事、要事来抓,不仅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高技能人才培训,而且通过每年的岗位练兵、技能大赛等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再辅以愈加完善的选拔方式和激励机制等保障措施,从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耐得住寂寞、受得住诱惑、克服得了困难的能工巧匠。他们用精湛的技艺炼成精品,用精益求精的态度锻出佳作,他们更让匠心筑梦的执著代代相传,让‘宗申造’走出国门!”公司总经理安继文如是说。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