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6-03
2016-06-03 第04版:四版 【字体】大 |默认 |

浙江法院牵手第三方护航中国“智”造

作者: ■马剑陈晓波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47
    维权成本高、周期长、举证难、赔偿低一直是制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瓶颈,而第三方调解可降低成本、缩短周期、节省人力并提高效率。据统计,2015年,浙江省通过各类诉调对接机制处理的知识产权纠纷共计6748件,其中调解成功3050件
    “一个好产品刚出来,一夜间整个村子都在生产。”桐庐县一位制笔企业老板曾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向记者倒苦水。
    随着浙江从制造大省向“智”造大省迈进,知识产权保护日渐成为浙江转型升级的难点和痛点。
    近年来,浙江知识产权案件收案量持续增长。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收案量从2011年的7597件上升至2015年的1.6999万件,年均增长率达22.3%,远高于其他民商事案件。
    浙江高院院长陈国猛说:“维权成本高、周期长、举证难、赔偿低一直是制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瓶颈。”
    面对知识产权纠纷,第三方调解平台成为护航浙江“智”造的重要抓手。浙江义乌一名基层市场监管干部说,与诉讼的高额成本不同,第三方调解可降低成本、缩短周期、节省人力并提高效率。
    据统计,2015年浙江省通过各类诉调对接机制处理的知识产权纠纷共计6748件,其中调解成功3050件。
高门槛任用调解员
    律师王慧玲是义乌市知识产权诉调对接中心的“金牌调解员”。在她的助推下,义乌市157家网吧的3万余台电脑完成了软件正版化。
    这家位于义乌国际商贸城四区北大门三楼的诉调对接中心“门槛”着实不低:在知识产权业务相关职能部门工作3年以上的工作人员,或者从业5年以上、有丰富知识产权案件办理经验的律师才有资格担任调解员。
    截至今年2月29日,这家去年6月11日开始试运行的第三方调解平台已接受法院委托调解案件375件,调解成功180件,调解成功率为49.3%。
    义乌法院副院长王胜东认为,知识产权诉调对接中心较高的“人气”来源于其第三方平台的公益与维权的便利。
    总结义乌经验,浙江法院今年在宁波开展了“知识产权综合运用与保护第三方平台”的试点工作,该平台服务社会功能更强,社会参与度更广。同时,浙江各地法院也不断巩固完善符合当地审判实际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模式。
    异地纠纷“隔空”化解
    原告身处北京,被告却在杭州,一场原本需要跨越半个中国审理的著作权纠纷案,在杭州市余杭法院“隔空”调解下成功化解。
    为节省当事人诉累,促进纠纷顺利解决,余杭法院与中国互联网协会调解中心联合采用远程视频方式调解案件。在浙江,“互联网+”为化解涉网知识产权纠纷带来了便利和效率。
    “梦想小镇开园后吸引了大量互联网企业入驻,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日益迫切,对余杭法院的司法服务能力与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余杭法院副院长孔政说,余杭区重点建设区域内注册企业数已达到1850家,这其中便包括了阿里巴巴集团。
    浙江高院去年主导建设了电子商务网上法庭,并确定杭州市西湖、滨江、余杭3个基层法院和杭州中院作为试点。杭州法院在化解网上知识产权纠纷上面貌一新。
    陈国猛表示,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日益凸显,浙江高院坚持加大保护的总体导向不动摇,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机制优势,努力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