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5-31
2016-05-31 第04版:四版 【字体】大 |默认 |

古城扬州科教资源欠丰如何发力创新

作者: ■蔡玉高蒋芳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026
    
    江苏扬州自古人文荟萃,步入新世纪却受困于科技和教育资源丰度不够的尴尬。当创新日益成为发展第一驱动之力,如何打破此种尴尬,成为当地转型发展必须迈过的门槛。
    在扬州市科技局局长杨蓉的办公室,正面悬挂的地图上很多地名,被打上了一个个圆圈。“这是我们‘拜码头’的路线图。”杨蓉笑着说,哪里科教资源扎堆,我们就走到哪里去。
    杨蓉口中的“拜码头”,是3年前扬州开始实施的科教合作新长征计划。3年来,扬州科教合作的足迹踏遍了西安、北京、上海、武汉、南京、杭州、成都、济南、深圳等地,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与全国排名前十的理工科院校及中科院、中关村开启紧密合作的“10+2”模式。
    前不久成功上市的扬杰电子,是科教合作新长征活动的受益者。公司负责人梁勤说,通过“新长征”,公司与中科院院士郑有炓共同建立了企业院士工作站,与东南大学共建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力量的壮大,让企业的产品竞争力迅速提升。
    依托“新长征计划”,600多家企业寻找到了合作伙伴,实施协同创新项目912项,破解技术难题千余项。去年,扬州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509项,创历史新高。
    2015年,扬州将科技产业合作的目标拓展至国际,作为“新长征”的“升级版”,推出科技产业合作远征计划。杨蓉说,实施远征计划,目的是加强与世界科技源头和创新高地的对接,推动国际先进科技资源向扬州集聚。
    扬州中天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俄罗斯高纯物质化学研究所、稀有金属科学研究和设计院达成合作,高薪聘来由世界半导体材料领域权威、俄罗斯国家院士丘尔巴诺夫领衔的团队,在高纯磷、高纯铁系列化延伸上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杀开一条“血路”。
    同时,国际国内引才计划为扬州实现创新驱动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目前,已吸引48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落户,217名领军人才、188名优秀博士获省“双创计划”资助。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机械学院院长尤政担任市产研院院长,16名专家教授兼任企业“科技副总”。
    此外,硬性考核指标下,各区县在财力和土地方面均给予有力支持。最明显的是,城市中心最值钱的地块用于科技产业综合体建设。目前规划建设的22家综合体中,全部投入使用面积219.5万平方米,其中产业用房190.5万平方米。
    科技产业综合体正成为扬州先进技术输出地、成功企业起锚地。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