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5-27 第02版:二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政府掌握八成数据但质量不高 政企之间思维目标存在差别 |
共享让政府数据更有价值 |
|
作者:
■本报记者管弦实习生陈婷婷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62 |
|
|
|
|
|
|
“新的产业随着大数据而产生,改造着传统产业,要把大数据新理念和传统产业的匠心精神结合起来。只有共享经济,数据才能无限放大。”日前召开的2016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这番讲话持续发酵在相关论坛上被频频提起。 为什么要共享经济?如何共享?当天下午的一场超级对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政企面对面”,就与“加快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实现政府数据资源一站式开放服务”这一话题较上了劲。 随着主持人话音落下,崇州市市长叶志俊、企业家代表金堤科技董事长柳超、北京久其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福君、拓尔思高级副总裁林春雨、亚信数据总裁张灏、华院数据董事长宣晓华、中科宇图总裁姚新、考拉征信总裁李广雨等7个企业家与1个政府官员的对话就此展开。 “对于创业公司尤其是大数据创业公司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几乎是唯一一条出路。”企业家代表金堤科技董事长柳超说,总理讲完话之后有BAT的大佬说,数据正面对一个垄断的事实:80%的数据在政府,那留给数据型创业公司的出路在哪里呢?所有数据都是基于政府的公开数据,所以要背靠政府,以政府为源头,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创新企业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数据。 “理想是好的,但问题还是很多,政府有很多数据,但数据的质量很差,不信可以试一试。”崇州市市长叶志俊从政府角度说出了自身看法:一是本地的数据不够,近期他参加了一个有关政务数据资源体系顶层设计的调研,发现本地数据县级市只有15%。二是每个部门的数据共享力度不够,这是长时间困扰政府部门的问题。三是数据如何转化为产业,这方面正在探索。 亚信数据总裁张灏则介绍说,公司成立之初把大数据作为重点行业来发展,首先看中了政府行业,因为政府行业有很多的好数据。 但经过一年多的深度合作,张灏才发现现实也不完全那么令人满意——有些政府数据是非常静态或者表格状的,是频次低、不活跃也不新鲜的数据。这些数据具有很高的价值,比如负面清单、交通违章情况等。 “数据对判断一个人的信用有很大的价值。判断在大数据技术层面走了第一阶段,行业已经进入到如何挖掘大数据的阶段,即场景应用谁付款的阶段?”张灏说:“政府的资源确实很多,政策也很多,想利用数据提供服务,同时又感觉到很困难,市场和城市管理者之间思维方式、落脚点、重点、优先级、未来目标差别都很大。可以说,政企合作在过程中还有比较长的路,这将是越来越热点的话题,成功案例会越来越丰富,当然,痛点也很丰富。” 张灏话音刚落,叶志俊就接话说,企业应分层去盯着,不能“一女二嫁”。“当然,现在数据能不能卖还不太清楚。我们有很多数据,要共享开放,需要理顺很多体制机制。数据静态、不真实、不及时等问题确实存在,但需要把很多数据弄过来,把业务和数据关联起来,才可能形成真正的政府大数据。” 北京久其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福君则认为,政府部门深知大数据的价值,但是政府的数据决策力度不够,如何落实数据共享还是个问题。“举一个例子,我们在做贵州省交通厅大数据项目时就发现一个问题,摄像头拍下来之后的数据传到交通厅,但城市里的摄像头是公安部门管,公安部门和交通厅的数据不通,从而造成工作不便。” 张灏也直言心中的疑虑:“政府搞大数据还存在一个特别突出的矛盾,领导的思想到了,但底下执行层面根本没有这样的思维,等于说是都停在领导层面上,往下推不动。” 拓尔思高级副总裁林春雨还就企业如何在大数据背景下越做越好提出了两点建议: 首先,不要一哄而上搞大数据。现在竞争很激烈,各个科技园和产业园都改为搞大数据,但企业该去哪儿、能不能去,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人才和政策配套等。“有些产业园搞大数据,引进的企业GDP一年增长1000万,还不如种土豆的钱多,这是很实际的情况,所以企业必须因地制宜搞大数据、促发展。” 其次,行业竞争已进入红海、越来越激烈。有企业家谈到的“打群架”就是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打群架”的结果是,留下一个“老大哥”,剩下的“小弟”没有了,这是市场经济的残酷性所致。所以更重要的是,要跑得快,选择准。因此,选择的方向很重要,能力也很重要,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