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5-25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四川攀枝花:石头山的“绿色转身” |
|
|
|
|
|
|
站在攀枝花西区稍微高点的小区楼上向北看去,满眼都是西佛山上盛开的蓝花楹。然而,这里曾是一片石头山。 攀枝花因矿而生,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多年以来倡导“先生产、后生活”,即使是像西佛山这样只能开采出普通石灰石的小山头,在上世纪90年代的顶峰时期,各类采石厂、小土焦、小洗选、小冶炼也多达数十家。 “露天开采,粗放作业,基本没有什么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措施。”攀枝花市西区环保局副局长徐琰说,从2005年开始,这里先后取缔了污染及落后产能企业28家、非法堆场16家,清理的各种固体废弃物超过200万吨。 然而,即便经过清理,这里遗留的废弃采场乱石和企业关停后的灰渣污染,依旧是西区老百姓的噩梦。“西区待一天,吸进一块砖。”65岁的周世琼感慨,那时候西区的空气是出了名的差,白衣服都不敢穿出门。 脆弱的生态在暴雨季节更是不堪一击,形成的泥石流一度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但要在石头山上植草种树谈何容易。“多年来我们一直尝试飞播造林,始终没有成功。”徐琰说,西佛山片区600公顷全部属于喀斯特地貌,石漠化和矿山遗迹叠加,坡陡土少,传统方法起不了作用。 2009年底,以开发旅游景区为契机,西区以2000万元财政资金撬动3.5亿元社会资金,向石头山进军。“没土,就背土上山;没水,就挖地找水。”西区旅游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林志华说,他们先用工业炉灰铺第一层,再用城市建设弃土铺第二层,形成堆积土壤。同时挖井,抽地下水上山。 7年来,这里已经累计完成堆土200多万立方米。经过7年不懈努力,西佛山已改造工矿废弃场地和石漠化土地近5000亩,种植花卉、水果、乔木等200多万株,造林成林3500多亩,形成了“月月有花开、天天有果摘”的特色百果百花园林区。 这个季节,3000亩蓝花楹正在绽放,令人心旷神怡。林志华说,石头山变身花果山,也让资源城市转型找到新的支点。如今西佛山蓝花楹主题公园年接待游客超过40万人次,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就有1.4万人来赏花,经济效益初步显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