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5-25
2016-05-25 第04版:四版 【字体】大 |默认 |

西藏实施“互联网+农牧区”战略

作者: ■王军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00
    
    拉萨市曲水县才纳乡白堆村村民多吉是玛咖种植大户。玛咖是一种原产秘鲁安第斯山区的高原植物,具有一定的保健效果,在我国云南、西藏、青海等地都有种植。去年10月底,眼看家中十几亩玛咖即将丰收,多吉却为销路发愁。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找到村里的信息员,报了有500公斤玛咖即将成熟的信息,并留下了联系电话。
    这则信息通过“西藏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发布后,就有多个客商收到信息后找他采购,500公斤的玛咖很快销售一空。“有了这个平台,坐在家中把自家种的玛咖摆在网上,不仅不愁销路,而且价格有保障。”多吉高兴地对记者说。
    多吉网上卖玛咖,是西藏“互联网+农牧区”战略惠农数以万计的案例之一。这个涉农信息服务体系的宗旨,正是以“信息入户”促“农牧民增收致富”。
    信息化让地球变成了“村庄”。但在雪域高原广大农牧区,“信息”仍是稀缺资源。由于信息闭塞,“守着金饭碗讨饭”“谷贱伤农”等现象在西藏农牧区仍然存在。西藏全区有76%的人口在农牧区,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和贫困突出等问题长期困扰着西藏农牧区。
    针对这一现状,2011年西藏自治区工信厅联合有关涉农部门,组织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通信运营商和本地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推动农牧区、偏远地区信息通信设施建设,加强涉农惠农信息资源的开发共享,搭建具备藏汉双语功能的西藏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据中国移动西藏公司董事长范冰介绍,西藏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主要是通过门户网站、APP软件和语音热线等信息服务系统,面向农牧区积极开展政策法规、农牧科技、健康卫生、农畜产品网上代购、产品市场价格、天气预报、双联户智能管家、大棚农作物远程监测等“一体化”涉农信息服务。
    为推动平台服务在农牧区快速有效落地,按照“一村一员”,西藏自治区工信厅及有关部门还从大学生“村官”、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农牧科技人员培养了3000名信息员,培养建立起一支“能及时传递党的方针政策、能准确采集社情民意、能有效审核发布涉农信息、能指导农牧民上网获取致富信息、能利用信息服务站设备开展村务管理”的“五能”信息员队伍。
    经过近5年的建设,目前该平台已覆盖全区3000个行政村,行政村覆盖率超57%,覆盖约62%的农牧人口,超过150万农牧人口受益,初步建成了符合西藏区情的信息支农、信息惠农体系。
    如今,在这个平台的带动下,雪域高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农牧民,他们转观念,闯市场,拔穷根,忙致富。藏鸡蛋、土豆、果蔬、青稞制品等越来越多的土特产品正通过这个信息化平台走向内地市场。
    西藏自治区工信厅厅长徐飞说,西藏农村信息化综合平台在贴心、尽心服务“三农”的同时,也正不断革新着西藏农牧区的生产模式和发展理念。“有了这个平台,西藏农牧业现代化发展、农牧民稳定增收致富、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就有了希望和保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