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5-24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带着感情拿出实招去扶贫 |
重庆忠县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摘掉市级贫困县帽子 |
作者:
■尹有江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762 |
|
|
|
|
|
|
2016年,是重庆市忠县脱贫攻坚工作决战决胜之年。该县今年要完成50个贫困村32198名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将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摘掉市级贫困县的帽子。 “容易扶的,先脱贫了;留下来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忠县县委书记刘贵忠说,当前,忠县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关键阶段,成为全县上下必须合力打赢的“硬仗”。 今年以来,忠县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帮扶力量、大力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多方聚集社会各界的资源力量,向贫困发起全面的“围剿”。 带着感情去扶贫 “帮扶人有责任担当,心里装着贫困群众,带着真感情去扶贫,就一定能够帮助贫困户找到脱贫办法。”刘贵忠说,当前,忠县探索出的“54321”结对帮扶机制,让全县18024名帮扶人员与20240个贫困户拧成了一股绳。 “54321”结对帮扶机制,即市管正职干部帮扶5户、副职干部帮扶4户,县管正职干部帮扶3户、副职干部帮扶2户,普通干部帮扶1户,做到责任人帮扶贫困户全覆盖。该机制要求帮扶责任人必须带着真感情为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出谋划策,还必须做到“六个不”,即感情沟通不断联、情况跟踪不断线、调查统计不落项、项目监管不断档、收入增加不留白、档案资料不缺失。 在此机制的促进下,如今,忠县的农家院坝、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帮扶干部的身影。 在官坝镇贫困村三峰村,原驻村“第一书记”范和平也成了贫困户的知心人。三峰村有建卡贫困户62户231人,贫困原因集中在因病致贫、因灾致贫等方面。去年以来,为了解决贫困户农产品销路不畅、产品变现难等问题,范和平组织爱心人士向62户建卡贫困户采购了3万多元的农产品;为帮扶因病致贫的李国春一家渡过难关,范和平及时帮助其患重度糖尿病的妻子和患脑血管瘤的儿子住院治疗…… 就这样,帮扶责任人用一片真情,不仅暖了贫困户的心,更激发起了贫困户脱贫的信心与决心。 拿出实招来扶贫 扶持一家一户脱贫,只是脱贫攻坚“点”上胜利,而做强做大一个产业,则能形成一个链条,带动更多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基于此,忠县脱贫攻坚重在向产业施“策”,让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三者利益联结起来,帮助贫困户就近务工赚“薪金”、流转土地收“租金”、合作入股领“股金”。 5月下旬,忠县石子乡将迎来一件喜事:杨兴村的陈兰等80多户贫困户将搬下大山,入住八斗台曾高客栈式居民点,成为八斗台乡村旅游合作社的股东,并当上名副其实的老板。前不久,为了帮助这些“准老板”掌握大饭店的做菜技巧,石子乡特意举办厨师培训班,邀请县城的大厨刘光福现场授艺。 早在3年前,石子乡就依托八斗台一带凉爽的高山气候,开始建设八斗台乡村旅游景区。其间,石子乡还引导农民以耕地、林地等入股,成立了八斗台乡村旅游股份专业合作社,实现集约经营、农民按股份分红。后来,该乡将来自财政的扶贫资金量化入股,把部分股份配送给建卡贫困农户。 贫困户是怎样参与分红的呢?以杨兴村贫困户黄启春为例,他将自家7.58亩的荒地、林地和耕地全部入股,折成为7.58股,去年共分得3032元。到年底,景区还将以当年收入情况,给贫困户再分一次红。去年,杨兴村乡村旅游服务业的收入达300余万元,人均增收在700元以上。而参股发展乡村旅游的农户达167户,去年共分红18万余元。 “‘财政注资、入股分红、自主经营、实现多赢’,让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持续共赢。”忠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2016年,为了建立合作社和贫困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的利益联结机制,该县将石子乡的旅游扶贫模式“升级”,试点启动扶贫项目资金股权化改革,在9个贫困村推广。 忠县扶贫项目资金股权化改革明确,从2016年起,9个贫困村实施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项目的9个合作社,每年每股分配给贫困户的红利不低于200元,连续3年给贫困户保底分红146.88万元。鼓励合作社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入产业基地务工,增加贫困户工资性收入。合作社每年按贫困户股金总额的6%连续6年保底分红给项目所在村民委员会100.8万元,用于村级公共事业、骨干产业发展和帮助返贫户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目前,忠县第一批560万元产业精准扶贫资金,已经用于扶持乡村旅游产业和花椒、笋竹特色产业,其中,280万元股权化到717户,惠及贫困人口2448人。 另外,在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方面,忠县财政每年安排农民工返乡创业引导资金1000万元,鼓励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开发农业农村资源、发展涉农项目。今年春节至今,全县已有92名外出务工成功青年返乡创业,为贫困村产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脱贫户返贫,忠县还建立了3年长效扶贫机制,把脱贫村和脱贫人口“扶上马、再送一程”,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 整合资源大扶贫 前不久,忠县新立镇华福村的崭新水泥路上热闹不已,“女汉子”李会平带回来一辆辆拉着油橄榄苗木的货车! 李会平是华福村外出成功创业的女老板。一年前,李会平返乡探望年迈的父亲时,看到村里的道路坑坑洼洼、村民的柑橘大多卖不出去,便捐资250万元整修了7公里水泥路。这次回来,李会平要流转1000多亩土地,发动贫困户一起种植油橄榄,让大家有个长期致富的产业。 首先是各部门通力合作。忠县将扶贫与民政救助、危房改造、医疗卫生等工作结合起来,并将水利、交通、扶贫等涉农资金整合用于壮大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今年,忠县向上级争取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近8800万元,促进72个贫困村加快基础设施等建设。其中,忠县水务局积极向上争取山坪塘整治资金6000余万元、农村饮水安全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72个贫困村的水利扶贫。同时,该局水利扶贫骨干还筹集资金42万元,为贫困户安排智力扶贫及就业岗位30余个,为72个贫困村配备100名水利扶贫协管员。 其次是政府充当“红娘”。去年以来,为“撮合”龙头企业与贫困村“谈朋友”,忠县组织72个贫困村与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参与“相亲”会,促成18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与24个贫困村成功“联姻”,签订了发展花椒、蔬菜、辣椒等产业协议。今年1月,金科地产集团与石子乡结成帮扶对子,计划投入数百万元帮助建设村级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D级危房改造等。 再次是发动社会人士参与扶贫。全县依托橘城爱心网、网友e家亲扶贫活动和忠义忠州电商节等载体,开展了“我帮‘亲戚’卖农货”活动,已累计帮助贫困户卖出农产品933万元;市农委扶贫集团向新生镇裕华村捐赠100万元,帮扶该村优质核桃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忠县籍退休将军蒋崇安动员蒋氏宗亲捐资30万元,用于家乡汝溪镇白庙村脱贫建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