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5-24
2016-05-24 第06版:六版 【字体】大 |默认 |

“蔬菜大王”创业记

作者: ■赵永昌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421
    
    2011年6月,他放弃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十多万元年薪的优厚待遇,和妻子张翠一块儿返乡创办了“商水县鑫园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
    短短5年时间,合作社社员已发展到320多家,流转土地1550多亩,年产各类鲜菜500多万吨,成为全县乃至周口市规模较大的优质蔬菜基地之一;同时带动280多名留守妇女、老人实现家门口直接就业,人均年收入两万元左右,还辐射带动周边20多个种菜大户、全乡蔬菜种植面积达9000余亩。
    他就是河南省商水县平店乡周王村返乡农民工王焱。
    市场经理成“蔬菜大王”
    王焱1972年出生在豫东一个农民家庭。上个世纪90年代,王焱远赴京城开启了自己的“淘金梦”。从保安、菜贩、市场管理员、经理助理到副总经理,十余年打拼可以说完成了梦想,并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王焱在外闯荡多年,虽然出身农村,但他并没有陶醉于大都市的灯红酒绿。他从国家惠农支农、加快现代化农业进程中看到了“商机”和希望。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带领家乡的乡亲增收致富,2011年6月,王焱携妻带子返乡,拿出多年积蓄注册成立了“商水县鑫园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乡村计生协帮助下,合作社从30多家留守户中流转土地260多亩,建造了3个冬暖式大棚、60多个塑料拱棚,全部种植了优质芫荽,由于管理科学、行情较好,亩产值达8000余元。初战告捷,王焱和妻子分享着成功的喜悦,也更坚定了带领群众发展优质蔬菜致富的信心。
    创新发展做大做强
    为了把优质无公害叶菜为主的蔬菜产业面积不断扩大,王焱白天忙于蔬菜田间管理和销售,夜晚就找邻村一些亲戚朋友游说,劝说更多的村民加入合作社。2013年,合作社蔬菜种植面积延伸到附近李岗、吴吉屯村,新增面积500多亩;2014年,合作社实现跨村发展,又在刘营、程岗村成功流转土地800多亩。
    “光有规模还是不够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科学发展。”王焱乐呵呵地介绍了他的“四大法宝”:一是选准品种,科学套种。根据蔬菜“茬口”筛选了优质芫荽、生菜、娃娃菜、黄心菜、芹菜、香葱等十多个主导品种,并实行了轮作套种;二是面向市场、订单生产。一方面积极考察预测市场行情,确定种植品种和面积,另一方面及时与各大超市联系签订产销合同;三是不断加大投入,旋耕开畦浇灌全部实现了自动化、机械化;四是在北京、郑州、周口各大农贸市场开办了蔬菜直销店,确保了产销两旺。
    多方支持梦想成真
    “鑫园蔬菜合作社能有今天的发展,多亏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王焱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合作社成立之初,流转土地遇到困难,乡村计生协会、工商联积极出面协调,帮助申请、租地、筹集资金,给予大力帮助;基地建设中,水利、电力、农办等部门合力帮扶,农业开发项目优先倾斜,为其建桥、打井、硬化道路,解决了蔬菜基地用水用电、运输浇灌等诸多生产难题。
    2011年,王焱被乡计生协、工商联评为“少生快富典型”“返乡创业标兵”;2012年,荣获全乡特色经济“特殊贡献奖”,当选为县政协委员;2013年,王焱应邀参加了时任县长、现任县委书记马卫东主持召开的全县特色经济发展座谈会,并随团赴山东寿光等地进行了参观学习;2014-2015年,当选为县级劳动模范。“眼下,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办好一个蔬菜专业市场,做大做强各类叶菜为主的优质蔬菜产业,让更多的老百姓早日共园致富梦。”王焱说。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