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5-23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美利信:转型升级路正宽 |
|
作者:
■方霞刘波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10 |
|
|
|
|
|
|
“我没有想到,在巴南区还有这么一家转型升级如此成功的企业!”重庆市巴南区委书记李建春在视察重庆大江美利信压铸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美利信压铸)后,发出这样的赞叹。 让李建春书记赞叹的是,美利信在重庆名气不大却默默在压铸行业坚守和创新了15年。从国际市场半壁江山到通信5G/6G高技术产品客户称赞,再到两化融合的政府奖励,美利信压铸用创新思维改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走在了行业的前头。 从“摩配”向“车配”转型 2005年以前,美利信压铸主要从事摩托车、微型汽车发动机的零部件生产。虽然日子也还过得去,但是面对未来,美利信究竟该走怎样的路,让新上任的总经理余亚军陷入了深深的思考。2005年4月,经董事会同意,余亚军作出了一个重大决策,果断放弃成熟的、还有钱赚的摩托车、微型汽车市场和产品,一举调整产业结构,向乘用车市场转型,成功进入合资汽车配套体系。 由此,公司确立了面向全球的汽车领域新战略,快速向汽车特别是乘用车产业转型升级。汽车客户从2005年的一家发展到2015年的数十家世界和中国500强企业,销售收入占公司60%的比例,奠定了美利信在汽车压铸件领域制造、研发的领先地位。 从汽车产业向通信领域延伸 站稳了汽车领域,美利信将眼光瞄向了引领未来科技和经济发展新动力的通信行业,再次战略布局,拓宽产业渠道。经过多年的努力和良好的业绩表现,2010年,美利信压铸与世界通信业巨头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信产业的市场份额占到公司40%。为公司的经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培育核心能力 国际化、专业化、高端化,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压铸企业,是美利信面向未来的宏大愿景。而实现这一愿景,必须掌握高新技术、打造核心竞争力。从2011年开始,美利信压铸在技术研发方面重金投入,快速发展,在技术中心设立汽车、通信、机电等7大研究所,与中科院重庆分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成立高技术研究机构,同步开发汽车发动机缸体、自动变速箱壳体和通信5G/6G机体等高技术产品。2013年,技术中心被重庆市认定为市级(省部级)技术中心,2014年该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底,为加快实现国际化发展,创造中国压铸的世界水平,零距离的与国际汽车巨头展开合作。美利信在德国慕尼黑建立美利信欧洲技术研发中心,引进欧洲缸体、自动变速箱、车身结构件等方面的先进技术,进一步增强美利信自主研发技术能力。目前,已经有多名外籍员工在中国和欧洲开展工作。 实现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打造精益智慧工厂,实现信息化改造工业化,是“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4.0”的精髓。美利信压铸早在2009年,就意识到精益智慧工厂、两化融合对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 自2010年开始,美利信压铸实施了ERP一期项目,美利信压铸的信息化水平正由单项应用向企业级应用阶段迈进,实现产品无缝连接、数据交换的全流程的精益智慧工厂化管理,用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的管理模式。 2015年7月,美利信压铸开始实施两化融合贯标项目,严格按照国家两化融合标准对信息化项目进行管理。截至2015年底,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软硬件资金达3500万元。 向高端智能制造转型 面向未来,敢为人先,加快国际化发展。2015年,美利信在重庆巴南区天明工业园区开工建设美利信压铸工业园,预计在今年底建成投产。 美利信压铸工业园总投资约10亿元,完全参照“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理念,引进国际先进装备、设计理念和管理体系,深耕压铸领域,真正做到“生产制造自动化、流程管理数字化、企业信息网络化、智能制造云端化”,建成国际领先水平的绿色智能、高端制造、精益数字化工厂的标杆企业。 压铸工业园全部达产后,将生产汽车发动机缸体、自动变速箱壳体、前盖和油底壳各100万套、通信基站和滤波器各100万套,实现工业产值20亿元以上,出口创汇1亿美元,解决就业岗位1800人,为中国创造和重庆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