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5-23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打造发展新引擎 培育增长新动能 |
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解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
作者:
■余晓洁吴晶晶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84 |
|
|
|
|
|
|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日前进行了解读,深刻剖析如何在“四个全面”统领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科技创新与全面创新的关系等。 “六个转变”是衡量标志 问:为什么强调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 王志刚:创新驱动是新引擎,改革是点火系。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 一方面,需要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把科技创新的“轮子”更好地转动起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挥好创新第一动力的作用。另一方面,要依靠改革驱动创新,把体制机制创新的“轮子”同步转动起来,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创新目的是要发展生产力,改革目的是要调整生产关系。必须抓住关键点、打好组合拳、形成工具箱,让改革创新“两个轮子”一块转起来。 问:如何理解“一个体系、六大转变”? 王志刚:纲要强调要“坚持双轮驱动、构建一个体系、推动六大转变”。 一个体系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要建设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的生态系统,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载体、制度安排和环境保障。明确企业、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等各类创新主体功能定位,构建开放高效的创新网络;改进创新治理,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市场分工,构建统筹配置创新资源的机制;完善激励创新的政策体系、保护创新的法律制度,构建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六个转变是发展方式从以规模扩张为主导的粗放式增长向以质量效益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要素从传统要素主导发展向创新要素主导发展转变;产业分工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变;创新能力从“跟踪、并行、领跑”并存、“跟踪”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资源配置从以研发环节为主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统筹配置转变;创新群体从以科技人员的“小众”为主向“小众”与大众创新创业互动转变。这六个转变是衡量我们是否转入创新驱动轨道的重要标志。 任务与保障并行 问:纲要明确了哪些任务? 王志刚:纲要从战略任务和保障措施两个方面,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了部署。在战略任务方面,针对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了创新能力、人才队伍、主体布局、协同创新、全社会创新等8个方面的任务。 特别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重大瓶颈制约问题,纲要提出要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先进管用、开放兼容、自主可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支撑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体在信息、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现代能源、生态环保、海洋和空间、新型城镇化、人口健康、现代服务业等9个重点领域进行了部署。同时提出要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不断催生新产业、创造新就业。 在保障措施方面,纲要围绕建设高效率的国家创新体系,从改革创新治理体系、增加创新投入、推进开放创新、完善评价制度、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和品牌战略、培育创新友好的社会环境等6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问:如何准确把握科技创新与全面创新之间的关系? 王志刚:创新驱动中的“创新”是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文化环境创新紧密互动和联动的全面创新。在我国当前发展阶段,无论是对传统优势的升级改造还是打造新的竞争优势,都需要以坚实的科技创新为支撑和引领。我们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同时,应当看到,技术先进不会自动形成市场优势,还与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密切相关。 问:纲要提出的目标是什么? 王志刚: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纲要提出的“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与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相互呼应、提供支撑。 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为建成经济强国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