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5-23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改善民资环境须从制度入手 |
|
作者:
■周子勋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89 |
|
|
|
|
|
|
要改善民企生存环境,必须大刀阔斧落实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国企从管企业转向管资产。切实推行积极的市场化的产业政策,让民营资本进入铁路、市政、能源、社会事业等领域。为此,积极的财政政策唯有结构性减税和加大转移支付,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和环保投资,以及基础性技术支撑体系和创新科技的发展,以提高民营企业抵御全球经济放缓的能力。现在亟须下大力气改革投融资体制,把倾向于国企的投资体制转向重效益的市场化投资体制。 为什么民间投资如此回落?一种解释是,这显示了经济一季度超预期企稳背后的真相:实际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投放,搭配大规模由国企主导的基建项目,稳住了不断承压的实体经济。比如,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发力财政政策,重点集中在大型基建项目,而基建项目由于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投融资体制不健全等原因,历来都不是民间投资参与的重点。民间投资较为集中于制造业领域,面临利润下滑、去产能、去库存的严峻压力,整体属于收缩调整期,再加上不断爆发的债务违约、破产倒闭案,可供民间资本投资的价值标的不多。从某种意义上说,民间投资增速下滑对中国经济发出了真正的警示。如果政府投资和国企主导的后劲不足,经济后劲就主要看消费表现了。如果消费不给力,宏观经济回暖也难以维持。 过去,民间投资要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约2/3,而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速从去年的10%大幅回落至5.7%,几乎腰斩。这意味着政府和国企投资增速要超过20%,才能让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维持在10%以上的水平。事实也确实如此,一季度国企投资增速升至23%,占整个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34%,民间投资占比降至62%。再看一下民间投资的区域分布,东部地区投资占比超过中西部地区投资占比之和,说明民间投资还是市场化导向,注重投资回报率。 与前几年相比特别突出的是,当下国内外市场需求停滞或严重萎缩,国内很多产业遭遇罕见的低迷,导致经济出现了显著的“抱大腿”现象——“大腿”就是国有经济,不少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在向拥有较多资源的国企靠拢,纷纷与国企签约重大项目,而国企借国家战略跑马圈地,获得了更多战略性资源。在金融领域,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的信贷资源投放,无疑也是以国企为主。 要改善民企生存环境,必须大刀阔斧推进国企改革,落实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国企从管企业转向管资产。切实打破国有企业垄断,切实推行积极的市场化的产业政策,让民营资本进入铁路、市政、能源、社会事业等领域,以填补国有企业的投资短板,改善项目建设和运营体制,提高质量和效率。为此,积极的财政政策唯有结构性减税和加大转移支付,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和环保投资,以及基础性技术支撑体系和创新科技的发展,以提高民营企业抵御全球经济放缓的能力,才能增进就业,真正推动扩大内需。我国近几年的投融资体制建设,实际上取得进展的只有融资体制,倾向国有企业的投资体制依然没有得到切实改变,现在亟须下大力气改革投融资体制,把倾向于国企的投资体制转向重效益的市场化投资体制,减少对民企的各类歧视。没有公平的法律法规环境,不能平等对待各种市场主体,民营经济崛起就无从谈起。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