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5-16
2016-05-16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稳预期的关键是稳政策

作者: ■凌书岩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898

    5月9日,权威人士再度现身《人民日报》发声,表达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不搞刺激的决心。应该说,这番发言是对中国经济的利好。但在这番发声之后,股市却下跌,这说明什么?
    首先,股市的下跌并不说明股市不买权威人士的账。股价是股民对多方面因素预测并采取行动的综合结果。由于股市所包含的信息体量过于庞大,作为个体的人,很难在短时间内搞清楚股价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有些因素是潜在的,暂时不会被发觉;有些因素表面上似乎明显地影响了股价,但那也许只是巧合,它们的实际影响也许不如看起来的那么大。所以,权威人士的发声,任何个体都难判断它被其他哪些因素对冲,或者,它对冲了哪些因素。
    比如,权威人士去杠杆的表态,是对股价的促跌因素吗?很难说。这要看如何理解去杠杆。如果去杠杆是指管制股市融资,它是促跌的;但如果是指坚决不放水,它又是改善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号。
    这不是说既然股价非个体所能掌控,那么股市投资完全不应预测。每一个个体肯定会尽可能地利用他所获得的信息,而正是因为每一个个体都利用自身的信息,才汇成股市对经济的晴雨表功能。如果每个个体都不作为,股市也就不存在。
    其次,权威人士的发声,是否会得到落实、会得到什么样的落实,也不是股民马上就能判断的。以过去几年来说,政府一再表达稳健货币的决心,但问题是,连何为“稳健货币”,都在不断修改定义,那么股市如何预期呢?进而言之,整个经济中的人们如何预期呢?人们应该按照“稳健”的表面意思来预期吗?但谁能说清它的表面意思是什么?
    这次权威人士表示“稳预期的关键是稳政策,不能摇来摆去”,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希望权威人士这次决不放水的表态,能够真正体现出“稳健”来。
    另外,体制的惯性,对权威人士的表态可能会是一个对冲。比如,地方政府庞大的投资摊子,要继续维持的话,就得需要更多印钞或者收税。又比如,营改增真的能做到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吗?营业税从地税转为国税以后,由于征管程度的差异而导致的企业税负加重,企业去哪儿喊冤?
    权威人士的发声,表明中国经济的积极因素仍然有很多。问题是如何克服那些消极因素。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