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5-12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忻州市:激发市场活力 引导产业升级 |
|
|
|
|
|
|
民革山西省委调研组一行6人对忻州市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检查中,听取了忻州市及各县区民营经济领导小组的汇报,召集全市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家进行了座谈,走访了市政务大厅、市大学生创业园、定襄县部分民营企业,并细致查阅了相关台账资料。 调研组认为,从检查情况看,忻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工作开展迅速,政策措施得力,在破解长期桎梏民营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上认真梳理,循因施策,成效比较明显。 党政一把手挂帅启动高配模式 目前,忻州市及各县(市、区)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均为党政一把手“双挂帅”的领导模式(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这种高配模式一方面说明了全市上下对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政策落地的效率。 在党政一把手“双挂帅”的领导模式下,忻州市以科技创新为先导、金融振兴为支撑、管理提升为抓手、企业发展为根本,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体制机制束缚、解放生产要素制约,着力营造公平竞争、优化升级的良好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了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 首先是全面放宽发展限制,着力解决了市场准入问题。按照“非禁即入”“非禁即准”的原则,全市经济组织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全面放开竞争性经营行业和投资领域,放宽登记条件、出资限制、经营场所限制、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鼓励支持民间资本以多种方式进入可以实行市场化运作的行业和领域,2015年新注册小微企业1472户,2016年1-3月份新注册民营经济单位4111户,增幅较往年明显提高。 其次是统筹抓好创新发展,着力解决转型升级问题。为进一步加快民营企业转型项目建设,忻州市要求煤矿、铁矿、煤炭运销企业每年至少新上一个资源型以外的转型项目。至2015年底,全市累计新上转型项目64个,总投资为181.1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20.73亿元。 针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忻州市建立了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全民创业专项扶持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同时还加大了对转型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年度增量贷款、存量贷款盘活部分、“助保贷”融资要优先投放支持转型项目。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各县市要安排不低于300万元的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用于开展“助保贷”等融资业务,目前,忻州市“助保贷”已实现了14个县(市、区)全覆盖。至2016年3月底,全市共有428户企业获得14.6亿元。 忻州市还加强了人才引进培养和技术创新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解决了民营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问题。同时,加强引导了对民营企业家的指导,着力解决了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问题。 此外,为了加强对民营经济工作的领导,忻州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组和各有关成员单位定期召开座谈会,指导协调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并且充分发挥了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的作用,着力破解了政商关系难题。 搭建服务体系强化引导扶持 除了党政一把手“双挂帅”的领导模式,忻州市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中还涌现出两个“亮点”。目前全省“众创空间”遍地开花,但是软件服务良莠不齐,而中关村e谷的合作,因其专业的团队和服务使得忻州市大学生创业园成为一个新亮点。而政府主导的“过桥资金”切实保护了民营企业的资金链,降低了短期融资成本,减少了非系统性金融风险,充分体现了服务型政府的务实高效。 但调研组同样发现,在目前山西省经济下行压力大的背景下,忻州市也呈现出了经济下滑态势。民营企业在经济寒潮里面对历史遗留问题、现实客观压力,逐渐暴露出发育不充分、转型不彻底、融资困难大等共性、个性问题。 比如,发展观念滞后。忻州市民营和中小企业在几个大的发展机遇上,都因未能与时俱进、超前思维、快速动作而错失良机。再比如发展方向单一、发展规模偏小、发展方式粗放、企业转型意愿低等。 同时,忻州市在民营经济的发展上也有引导不力的一面。比如前几年才发展起来的风电发电,由于发展引导不力才出现了现在的一哄而上、竞相降价、恶性竞争的局面。 此外,忻州市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渠道窄的问题也很突出,“银税”合作工作开展略有滞后,有些政策落不实,没有实施细则和具体操作方法。 对此调研组建议应当加大宣传贯彻政策措施的力度,要把宣传贯彻政策措施摆在首要位置;加大针对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的培训服务力度;开展政策服务,建立政策落实评估反馈机制;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组建民营企业诉求平台,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进一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同时,调研组建议推动“晋材晋用”落到实处,对民营企业的重点产品省里经评估合格后,建议省政府采购网、重大工程项目采购网同等条件下优先采用本土民营企业产品。 此外,调研组还建议加大对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定襄县法兰产业,企业324户,产能100万吨,从业人员4万多人,是亚洲最大的法兰生产基地和世界最大的法兰出口基地,在山西省的产业集群中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建议省级产业发展资金,包括发改、经信、环保等部门的资金给予倾斜支持。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