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5-12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太原市:政府企业共同发力提升省会经济增速 |
|
|
|
|
|
|
由山西省人大财经委牵头组织的省民营经济调研检查组第一小组对太原市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随机抽查、个别走访和交流反馈等方式进行了调研检查,力求调研检查客观真实、全面完整。 调研检查组认为,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省会,民营经济发展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全市经济中占有半壁江山。特别是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以后,太原市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扶持创业创新、完善服务体系,加大支持力度,着力破解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民营经济总量平稳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层次明显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十三五”期间更好更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多措并举提速民企发展 目前,太原市从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全面发展、集群发展、重点发展、引导发展、外向发展、开放发展九个方面谋划布局,初步实现了政府、企业共同发力,推动全市民营经济稳步发展。 首先是推进创新发展,破解了发展空间难题。在太原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太原市跻身全国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行列,2015年,全市小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740亿元,同比增长11.74%;小微企业拥有授权专利数达到2582件,同比增长18.1%。 其次是推进全面发展,破解了准入难题。太原市进一步开放了民间资本投资领域,进一步深化了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了审批效率,推进了行业协会与政府脱钩。 再次是推进协调发展,破解了结构失衡难题。为破解结构失衡难题,太原市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战略重点,着力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王儒林书记的要求,把发展养老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作为重点,抓紧、抓实、抓出了成效。 太原市还积极推进健康发展,破解了资金短缺难题。一方面,截至目前已累计为399户中小微企业解决银行贷款14.43亿元,另一方面,实现了创业板上市“零”的突破。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上市公司19家,占到全省总数的50%,累计募集资金430亿元,“新三板”挂牌企业24家,占到全省总数的65%。 而为破解发展环境难题,太原市积极推进了依法行政。太原市坚持做到政策松绑、管理松绑、政务松绑、减负松绑“四个松绑”,放宽主体,放活市场。 同时,为破解体制机制难题,不断推进了管理创新。围绕股份制改造,通过政策引领、“新三板”上市奖励、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激励,太原市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年内完成“个转企”100余家;通过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有341家。 为破解人才素质难题,太原市积极探索建立了“培训育才+社保留才+公寓引才+职称用才”的新路子,不仅填补了非公领域继续教育基地的空白,而且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大量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人才。 为破解转型升级难题,解决创业融合和集群问题,太原市委、市政府双管齐下,力促产业转型升级。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力促进醋产业转型升级等。破陈规建体系提速省会城市经济 虽然太原市民营经济总量名列全省第一,但仍存在增速放缓的现象和与中部六省会城市距离拉大的问题。太原市民营经济总量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位居末位,只有武汉市、长沙市、郑州市三地的三成左右。分析其原因,既有市场需求不足、产品订单减少、企业开工不足等市场因素影响,又有发展环境不优、生产要素短缺、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外部因素的制约,还有产业结构畸重、创新能力薄弱、企业素质不高等内生动力不足的内在因素的制约。 因此,调研检查组建议加快形成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法规体系,最大限度地为民营企业减负,加大产业集群式发展力度以“云计算中心”为样板,打造山西自己的大数据应用平台。 首先是清理不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陈规旧法,化解法律冲突,形成与法律、行政法规相配套的民营经济法规体系,促进民营经济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其次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进一步正税清费,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营造公平税负环境。在营改增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取消地方性行政收费。加大治乱减负力度,积极构筑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 同时加大产业集群式的发展力度,产业集聚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太原市要把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作为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破题之策,大力发展产业集聚,打造上下游产业集群。 此外,太原市应以“云计算中心”为样板,打造山西自己的大数据应用平台。从全球现状来看,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数据中心整体市场的增长,而以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为主、高效率、低能耗的大型或超大型绿色数据中心将成为未来建设热点。而调研检查组了解到,太原乃至山西目前还没有一个叫得响的信息化平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