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5-10
2016-05-10 第07版:七版 【字体】大 |默认 |

生态治沙助十万农牧民脱贫

亿利资源为西部荒漠化地区精准扶贫提供样本

作者: ■本报记者童芬芬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205

    早晨6点半,57岁的张拉儿已经将亿利七星湖沙漠酒店所在的库布其沙漠公园园区道路清扫干净,这是她在这里工作的第三年,虽然辛苦,但和几年前还在独贵塔拉镇老家种地时相比,“活儿要轻松多了,收入也增加了好几倍。”
    “现在我每个月工资有2800块钱,另外还有500元的餐食补贴和60元的工龄工资,算下来一个月就能收入3000多块钱。”谈到这,张拉儿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过去种地,张拉儿全家一年的收入总和不超过2万块钱。而现在,张拉儿和同在亿利资源工作的丈夫,一年的收入就有6-7万元。“另外,家里还有50亩的地流转出去了,每亩每年能收入300块钱。”
    张拉儿告诉中华工商时报记者,她身边的许多人,包括亲戚、邻居等在内的农牧民,这几年的生活条件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而能让他们的生活得以彻底改善,张拉儿说,要感谢一个人,他就是全国政协常委、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
哪里有沙漠,哪里就有贫困
    “哪里有沙漠,哪里就有贫困。”这是王文彪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位在沙漠里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始终将“治沙兴绿”当做一项最重要的事业。
    在今年两会期间,作为政协委员,王文彪向习近平总书记立下了军令状:5年之内,通过投资沙漠生态产业,再绿化沙漠1万平方公里,带动10万农牧民脱贫。
    为兑现这一承诺,4月22日,第47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在王文彪的带领下,亿利资源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漠,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甘肃腾格里沙漠等五地同时启动“生态产业治沙扶贫10万人项目”,要于活动当天在现场种下20万株树木。
    “我们有信心打赢沙漠地区的扶贫攻坚战,兑现治沙扶贫军令状。”王文彪说。
    治沙扶贫关键在精准,最终看成效。对此,王文彪告诉记者,过去这些年,通过治沙,沙漠生态有了改善、群众有了收入、投资有了回报,在大漠中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生意、扶贫与发展互促共赢”的新路子,沙漠深处的10多万农牧民一举脱贫。
    “比如,甘草是治沙植物,也是中药材,企业通过发展中药健康产业,带动群众种甘草,被他们称之为‘甜蜜的事业’。再如,沙漠适宜发展光伏与光热产业,企业依靠发电获得收益,农牧民依靠土地租赁、种草、养羊脱贫,他们称之为‘光明的前景’。”王文彪说。
    通过治沙和扶贫的有机结合,如今在库布其沙漠地区,过去靠天吃饭的沙区群众拥有了五种新身份:沙地转租受益者、股东、工人、小老板、新型农牧民。2015年,库布其沙区群众人均收入达到1.4万多元。
    记者采访了当地一名叫孟克达来的牧民,他告诉记者,沙区的村民以前都想往外跑,渴望走出大沙漠,自从有了亿利的生态致富模式,全村都陆续回来了,现在通过种树、护林、开饭馆、经营越野车沙地旅游等,每年都有20多万元的收入。能为生态建设尽一份力,孟克达来感到很自豪,同时也感觉很幸福。“我小时候的沙漠一点点变成绿洲,我们的生活条件也不断得到了改善。”
    同为受益者,张拉儿也颇为感慨:“是亿利给农牧民们打开了更多的挣钱渠道,让大家摆脱了贫穷。”“绝不让在小康队伍中掉队”
    提到沙漠,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贫穷和荒芜。有一项数据显示,目前我国5000多万贫困人口中有近1/3生活在荒漠化地区,南疆33万平方公里沙漠对应着300多万贫困人口,而且苦咸水成为生态顽疾。
    与沙漠战斗,实际上也是与贫穷战斗。对此,王文彪认为,“治贫必先治沙”。但他也坦言,沙区扶贫是全国扶贫攻坚更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因为荒漠化贫困治理有三大难题:一难在生态环境恶劣,二难在生产要素匮乏,三难在技术水平落后。
    明知是一块“硬骨头”,但亿利人并未退却。记者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亿利资源从创业28年来,就治沙扶贫已经投资330多亿元,其中生态产业投资300多亿元,沙漠生态修复治理投资30多亿元,在内蒙古等地治理沙漠1万多平方公里,形成了“生态修复、生态健康、生态农牧业、生态旅游、生态光能、生态工业”六位一体的千亿规模沙漠绿洲经济产业。
    执着于“治沙兴绿”,王文彪很坚定地说,“我们绝不让沙区群众在中华民族全面小康的百年征程中掉队。亿利资源治沙兴绿、治沙扶贫,既是以实实在在的行动,造福父老乡亲,也是报效祖国母亲,保护地球母亲。”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于近日实地走访了库布其沙漠地区后发现,从库布其沙漠的七星湖出发,两小时车程内的沿途几乎已看不到一片纯沙地,几乎每处、或多或少都有植物存活。
    在亿利资源循环产业园区,记者在一块硕大的户外展牌上看到一项数据,经过多年的探索,库布其沙漠的沙尘天气减少95%,降雨量增长6倍,生物种类增长10倍,10多万农牧民脱贫,荒沙荒漠变成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这可并非亿利资源人的“自吹自擂”,亿利资源在库布其沙漠取得的成绩受到有关国际组织关注。去年12月,在巴黎气候大会上,联合国多家国际机构共同发布了《中国库布其生态财富和模式报告》,肯定并推广库布其“治沙、生态、产业、扶贫”平衡驱动可持续发展经验和模式。
坚持“生态产业精准扶贫”
    与传统扶贫方式不同,亿利资源集团始终坚持“生态产业精准扶贫”的理念。
    这一理念的核心是,将荒漠治理、生态修复、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创造出充分考虑沙区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因地制宜利用沙区资源禀赋进行生态治沙、产业脱贫联动的“库布其模式”。
    内蒙古农业大学一位专家表示,库布其模式在西部地区扶贫的重大意义在于,充分考虑了沙区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因地制宜利用沙区资源禀赋,不大盲目承接产业转移,不大搞粗放式发展,走的是一条生态扶贫,永续脱贫的道路。
    如何在未来将这条生态产业精准扶贫的路子继续发展下去,王文彪透露,亿利资源将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与日本合作甘草高端加工产业化工程,通过“公司+农户+产业”的方式,在几大沙漠种植甘草300万亩,从而带动5万沙区老百姓脱贫。
    二是与全球最大的蔬菜产业链企业深圳农产品合作,建设100万亩“中国沙漠绿色安全食品基地”,带动几大沙漠发展生态农牧产业,再实现5万人脱贫。
    三是在库布其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建设国家沙漠公园,发展沙漠旅游。从今年五一到国庆期间,库布其国家沙漠公园将举行沙漠狂欢节,包括俄罗斯皇家马戏团、直升机看沙海、疯狂水滑道、打钢花民间艺术表演、真人CS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将陆续推出,带动当地农牧民通过生态旅游脱贫。
    王文彪说,亿利将继续坚持企业、产业、就业、创业和学业“五业”同兴的架构,坚持生态、生意、生活“三生”并举的模式,实现投资有收益、产品有市场、农牧民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生态环境有保障的“五有发展”。
    对此,一位公益环保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亿利资源的库布其模式,无疑将在治沙扶贫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一方面,沙区生态环境几近临界点,治贫必先治沙,生态必然优先,必须避免生态难民的悲剧;另一方面,生态优先必然要求沙区发展产业有最严格的准入门槛,亿利首创的沙漠绿洲经济模式,综合体现五大发展理念,通过“向沙要绿、向绿要地、向天要水、向光要电”,实现了“治沙、生态、产业、扶贫”的平衡驱动。
    “随着亿利资源在全国启动治沙扶贫10万人项目,库布其模式将更加彰显其价值,不仅为西部荒漠化地区扶贫攻坚提供了借鉴,也将带动更多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家参与产业扶贫、生态扶贫,这对于打赢扶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该人士说。
    对此,在王文彪看来,在任何地区的扶贫行动中,民营企业都首先应该勇于担当,敢打硬仗,真正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起到先锋作用。据记者了解,去年,全国工商联发起一项“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亿利资源是这次行动中的成员之一,也是参与者之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