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5-06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P2P未来何去何从 |
|
作者:
■特约评论员宋清辉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05 |
|
|
|
|
|
|
对众多P2P平台而言,在政府严厉的监管下,他们的生存压力进一步加大。P2P行业目前存在两大难题,第一是P2P公司数量庞大,而且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了局部“供过于求”的局面。第二是大量P2P公司不具备金融背景,创始人和运营团队都对金融知识不了解,导致公司发展到一定时间后出现经营不善的问题。 经营不善的问题将在随后一段时间长期持续,因为P2P被监管机构定义为信息中介,是不能通过任何方式持有投资者资金的,但其实质进行的却是小额贷款并撮合借贷双方,没有钱的话似乎会影响交易的效率,监管层要求的第三方存管将在这里发挥极大的作用。 不难看出,监管层希望P2P的借贷信息能够和存管资金分离,避免出集资、挪用、不法目的的行为等等。在这种要求之下,资金将不会放在P2P公司之内,对于某些想通过客户资金来实现“理财”的P2P公司而言,这条非主营业务收入将被封死。此外,P2P企业还从事过很多非支持小微金融的业务,例如2015年股市杠杆资金中就有一部分来源P2P公司,杠杆比例甚至能超过普通配资企业达到1:10。 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之下,P2P的业务将不再多元化,而是会细分化,主营收入将是所有小贷项目中借款与贷款利率的差价以及手续费。P2P公司要实现持续经营,又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必须有较为充实存管的资金量,平台要有足够的用户;第二是有持续的借款人,日均借款金额需要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才能使借贷双方充分撮合并构成交易。如果这两个条件不能同时达到的话,P2P公司难以运营。 金融行业兴衰成败和实体经济相关,在2015年GDP增速为6.9%的背景下,相信很多P2P企业都感到了市场的阵阵寒意。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虽然说很多企业都会有融资需求,但是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金融机构都会担心小微企业的贷款是否能如期偿还,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坏账,他们也未必会将资金借给小微企业。虽然说谨慎是必须的,因为不谨慎的话很可能导致贷款收不回来,影响到公司的发展;但是过于谨慎而放弃了各种业务的话,又将影响到P2P公司的营收。 在这种环境下,小型的P2P公司很难在这种折磨下生存,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可以说是一种利好,在行业不断的分化下,劣质的公司将被淘汰,优秀的公司不仅会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还会吸引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到平台上寻求贷款、融资。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小型P2P公司遭遇市场的洗牌,被大公司收购兼并。行业分化的过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一个月两个月就能完成的,这将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 人们常说2014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是P2P发展的里程碑,没想到这个里程碑刚刚树立后的第二年,就因为监管趋严而遇冷。这说明P2P企业在过去野蛮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注重金融规律和金融安全,过于自信过于乐观同时也过于盲目。在行业野蛮发展过程中,只有小部分企业意识到合规、合理、合法、合秩序等方面的问题,在监管还没有开始的情况下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这些企业也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各种各样的危机。 P2P未来的发展,走的依然是优胜劣汰的路线。行业洗牌,并不只是将劣质的公司淘汰掉,还会将那些不适应P2P行业的人群排除在外,保留真正懂金融、对小额贷款实际操作能力强、对风险控制把握到位、能够协调市场供需、能够在行业中运筹帷幄的内行人士,因为P2P要求的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P2P未来该怎么做?我认为P2P企业应该像银行那样来规范自己,在合理合法合规的范围内设计金融产品,在制度上严格要求自己。此外,P2P企业还需要有合格的技术设备,例如必须有经得住考验的平台系统,必须挡得住硬件故障、敌得过黑客、撑得过突然停电断电、扛得住服务器过载、防得住资料外泄。 我们无法预计P2P未来会是一家独大还是百家争鸣,但我们基本可以猜测得到,未来再难以出现此前野蛮生长的局面。P2P的发展还需要注意些什么,我们目前不得而知,就如我们十年前根本就想不到会诞生出一种这样的行业一样,会出现什么问题我们无法预测,只能说取得今天的成绩已经实属不易,且行且珍惜。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