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4-25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大山深处飞出“致富歌”——人川公司产业扶贫让“穷山村”变成“幸福村” |
|
作者:
■董方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37 |
|
|
|
|
|
|
绕过一座座山,翻过一道道岭。初春时节,笔者来到群山环抱的巫溪县胜利乡洪仙村。在这里,人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川公司)种养植基地的牧草正在吐绿。村民们在田里除草、松土、追肥,忙得不亦乐乎。贫困户陈永康一边忙活,一边向笔者盘点着自己的收入:“去年,我为人川公司种植的6亩牧草卖了将近两万元,加上临时打工,日子比以前松活多了,今年打算继续扩大规模,深耕细作。” 巫溪县位于渝陕鄂交界处,是秦巴连片贫困带的深度贫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重庆最贫困的县之一。由于交通不便、产业缺乏,海拔1100米的洪仙村是当地有名的“穷村子”,村里上百户人家都是建卡贫困户。 “减贫脱贫要取得长效,需要选准一个产业,找对一个门路,建立造血机制。”2011年,回乡创业的人川公司董事长尤九周在巫溪县工商联引导下来到洪仙村进行调研,产业扶贫的思路也逐渐清晰。“虽然这里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但青山相对、水如碧玉,生态资源优势突出。作为返乡渝商,不能让乡亲们捧着绿水青山的‘金饭碗’过着穷日子。” “说干就干,干就干好!”公司的山羊养殖基地当年就建成完工。人川公司的入驻帮扶盘活了整个村子,让昔日的“穷山村”摇身变成“幸福村”,也成为当地“万企帮万村”的成功范例。尤九周记着笔账:“公司牧草以每天120元和200元不等的工资优先录用贫困户开展基础建设,前期支出劳务费用550万元;以每亩一年800-1300元不等的价格流转420亩土地,涉及建卡贫困户80户;同时按500元每吨左右的价格收购村民牧草,涉及农户200余户;以每天130元的工资招聘季节性用工种植牧草。” 建卡贫困户李传兵接过话茬:“种牧草每亩最少收入3000元,比种土豆、玉米价格高出1倍。人川公司包干收购。现在乡亲们种草的积极性都特别高!” “人川公司还发明‘借羊还羊’的养殖方式。”公司免费给有意愿的农户26只成年山羊,并提供技术培训,3年后农户需要还给公司78只羊。贫困户李传兵给记者算了笔账,一只母羊每年平均产仔两只。3年后,把羊归还公司后,农户栏中还可剩下100只羊。“公司按市场价进行收购,户均可增收10万元。” 如果羊在饲养中死了怎么办?尤九周回应:“公司早有准备,给每只羊都买了保险。”如果羊死了,人川公司直接向保险公司理赔,养殖户没有任何经济负担。“这种高回报、零风险的养殖模式得到了乡亲们的充分认可,每年参与的村民正在成倍增加。” 村民们的钱包逐渐鼓了,人川公司的养殖业务同样风生水起。因为洪仙村无污染、水质好、土地好、气候好,人川公司的山羊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顾客喜爱和市场认可,一上市就被一抢而光,去年公司山羊出栏2000只,产值200万元。目前公司业务已扩展至冷水鱼、甲鱼养殖,现有冷水鱼逾10万尾、甲鱼12万余尾。公司被评为巫溪县农业产业化县级龙头企业。 伴随着公司业务的快速扩展,在公司打工的村民也逐渐增多。目前,在公司养殖基地上班的村民有27人,其中一半是贫困户和低保户。熊信登就是其中之一。他高兴地告诉笔者:“公司管吃管住、传授技术,每月还发2400元工资,这样的好差事,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