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4-21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化解新常态下的企业危机 |
|
作者:
■本报记者林宏伟通讯员王雨佳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823 |
|
|
|
|
|
|
日前,上海中和正道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借乔迁新址之机,专门举办新常态下企业危机解救论坛,邀请海内外专家就当前企业危机出现及预防、化解等发表新见。中和正道总裁王永斌介绍说:“纵览当下优秀的企业家,都是极具危机意识的人,比如任正非就说过,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失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当天的论坛上,十余为专家就新常态下中国企业的危机处理提出不同观点和思考,现择要刊登如下: 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中和正道董事局主席周德文: 重视企业危机风险的化解 中国经济从2008年开始出现了转折点。2008年1月,我向各大媒体做出第一次预言,认为2008年中国经济会进入一个转折期,中国民营企业会由此显露危机。这个预言在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因为我们都知道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民营经济迅速发展,我们的GDP连续30年增长,突然有人站出来说中国的经济会出现较大滑坡,当时没人相信,特别是政府不敢相信。我所在当地政府的一位主政者给我取了个绰号,说我是“乌鸦嘴”。结果是我的预言不幸被言中,2008年中国经济开始出现下滑,其中温州GDP增长速度从14%迅速下降到8%,出现断崖式下滑,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因为温州经济出现的问题,其他城市一定会出现。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我们的企业开始逐步显露危机。 从2013年开始,媒体宣布2013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4年又讲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5年还是这样讲,到底哪一年是最困难的一年,还有没有一个底?我认为从2015年起,未来3年中国经济不容乐观。从媒体上出现的一些新名词就可以看得出来,如去产能、结构调整、去僵尸企业等。什么叫僵尸企业,如果把没有经济效益的企业叫僵尸企业,那么,中国60%的企业在未来3到5年都会倒闭,这个形式非常严峻。这就带来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的民营企业特别是处于危机的民营企业该怎么办?不能等死,这种心态很符合中国企业家好面子的心态,出现危机,宁可死撑活熬,也不知道怎么去解除危机,跟人生病了不知道去医院求助一样,而是自己随便买些药吃,还怕别人知道他生病,甚至涂脂抹粉掩盖病情,到最后病入膏肓,在危机的最后一个阶段才开始想到向政府求救、向社会求救,此时往往为时已晚。 中和正道组建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健康企业更加健康,让危机企业摆脱危机。因为健康企业跟人一样,有的看起来弱不禁风,有的看起来很强壮,但最强壮的人也会生病。我们的企业也是有生命周期的,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都会出现问题,关键是我们怎么对待这些毛病。国外的企业家观念要比我们先进,每年都要请大型咨询公司进行咨询诊断,诊断后发现产品、财务、仓储、物流、经营上等存在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修正、解救,能帮企业走出危机。但中国的企业家没有这个习惯,更没这个观念,一定要危机到了很严重的时候才开始求救。中和正道希望帮助健康的企业及时发现隐患,包括法律隐患和资本隐患。我们曾帮助300多家危机企业渡过困难,帮助他们找到法律的漏洞以及盲目扩张、过度举债等造成资金链断裂的问题,通过帮企业注入资本,进行战略性投资,让他们更好发展。希望在新常态下,我们的企业家都要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从战略的高度给予重视,要有勇气直面危机,战胜危机,不能老是被垂死的企业拖累,永远走不出危机,永远不能重生。 著名危机管理专家、北京大学危机管理课题组组长艾学蛟: 企业危机切割控制 如果把其他老师的课评价为保健品的话,那么我的课就是药,我的课是治病的,往往是人得了病以后来听这个课就特别好。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我们后世影响最大的有三大文化,就是儒释道。如果把儒家比做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是能够让我们活下来吃饭;如果说得病了,那就得用道家的思想来解决问题,我这个课是倾向于道家的课。 我给大家总结了一些危机解决的一些方法。对于危机管理,我的总结是:当一个企业出现危机时,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应该保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不要让企业出现危机;其次,一旦企业出现危机,我们要把危机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减到最少;第三,把危转化为机,把握好三个目标,即预测、预警和预控。 我们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企业要出现危机,它一定是有征兆的,我们首先要发现征兆在什么地方。我曾总结过企业的危机征兆,往往有以下几个方面:比如说一个企业频繁地被媒体做负面报道,这是一个危机征兆;一个领导人平常很少和媒体打交道,很少在媒体面前出现,而那段时间经常在媒体面前露面,这事实上也是危机征兆;企业高管频繁跳槽,这也是危机征兆;企业连续3个月发不了工资和企业的产品销出去,销售额增加了,但是利润却下降,这都是危机征兆;大量的银行和民间负债超出了自己的还款能力,是典型危机征兆。 一旦发现企业危机征兆,我们要怎么去解决?我总结了危机管理的解决方法有四个方面:第一种方法叫切割理论;第二种方法叫五度理论;第三种方法就是示弱法;第四种方法叫示强法。这些方法都是解决企业危机和个人危机非常好的方法。如切割理论解决方法,就是企业一旦出现了危机,我们要想办法把这个危机控制住,就需要这种方法。切割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住,具体有5个方面:第一,纵向切割,数量上控制;第二,横向切割,范围上控制;第三,斜向切割,时间上控制;第四,斜向切割,空间上控制;第五,在责任和性质上进行切割。应对危机,战略、时间、方法、角度、态度至关重要,通过将债务、运营风险、法律风险进行切割、化解、重组,进而消除隐患,是化解企业危机的重要选择。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经济顾问、美中投资联合会美方主席陈杰: 让中国产品更便捷走出国门 很高兴有机会来到这里,我是联合国的经济参赞,也是我们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在当下淘宝这种互联网购物模式迅速扩张的形势下,传统产业、传统销售模式遭遇巨大冲击时,该怎么办?我建议不妨尝试走两条路线:一是走资产证券化的道路,提高资金流动性。二是走出国门,通过我们国家的一些城市与国外城市建立合作伙伴城市的机会,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这样不仅增加了销售产品的通道,且有诸多便利政策。 一个半月以前,我和美国的智库人士聊到我们中国目前的经济现况,结论是产业要转型,也要资产证券化。我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在新疆,我们的哈密瓜1元钱一个,我们卖到德国欧盟也是1元一个,但那1元是欧元,就是涨了8倍,农民赚了很多钱,觉得很高兴,但是你买一辆德国的奔驰或奥迪要多少钱?要卖多少个哈密瓜?所以,资产证券化很重要。 2012年,我有幸和几位领导一起去美国访问,和他们坐在一起商讨经济建设。我曾建议,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做一个合作伙伴城市。什么是合作伙伴城市?如果中外两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战略城市,手续很繁琐,而合作伙伴城市,只要省委书记、省外事厅审批就可以。美国欠我们这么多的外债,那么你要去消化他的外债。我在美国买衣服,99%都是中国制造,因为美国经济不景气,他现在买不起德国、法国的东西,我们国内有那么多过剩产品,我们建个合作伙伴城市,可以让我们的产品便捷地走出国门。 商会网总经理、总编辑张雄杰: 解决危机意识 大工业生产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新常态下无论是“互联网+传统产业”还是“传统产业+互联网”,都在趋向个性化、小单化、柔性化生产和社群营销等创新方式,当下,如果谁不了解80后、90后这些在新常态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兴消费主体,谁的企业危机将会凸显。 企业碰到危机很正常,但要想解决危机需要有前瞻性、预见性。如果一个企业家缺少一个战略的眼光、战略的思维,这家企业是做不久的。我国有些实业,刚有起步就拼命做大做强,企业在做大以后反而出现危机了。相比较国外的民营企业,如德国有很多家族化、小型的民营企业做得很优秀,传承百年,哪怕一件小小的东西都做得很精致。当年的三一重工去收购德国一家做水泥道路机械的企业,为什么能用很便宜的价格收购下来,是因为这家企业的子女不愿意接班。但企业家对这家企业很有情感,希望对这个产业有情怀的企业能收购自己的企业,能做到百年的企业。这是很值得我们企业家学习思考的课题。 企业危机解救之道,大的层面上讲首先要解决危机意识,始终要有如履薄冰的理念。具体上要想拥有战略思维,就要关注这个变化的时代,消费主流群体。所以,我们新生代是制造业行业尤其要关注的,关注他们的消费理念、消费行为、消费模式,商业模式也必然会发生变化。现在用大工业时代积累下来的品牌消费理念、营销模式,包括传统广告的模式都落后了,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更加关注的是社群营销,例如一个母婴电商,用分享的方式去做,而非京东、淘宝的模式,成长性很快,这就是营销模式的改变。到后来制造模式、生产模式也在改变。 有个浙江的企业家曾讲,我们浙江的企业有60%是没有传承价值的,如果做不到行业前三名,就是没有传承价值的。如果自己的子女争气一点儿,家族财富还有可能不被败光;反之,几年内家族企业就有可能倒闭。因为你没有核心技术、研发团队,也没有自己成熟的品牌。我们很多企业家是从制造业起家,只能说是个工厂主,根本不是一个企业的总经理,不知道怎么管理公司,带领研发团队,这就是中国民营企业最大的瓶颈。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