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4-20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时报点评 |
|
|
|
|
|
|
1. 去产能与重视投资的拉动作用,两者其实并不矛盾。需要淘汰的产能基本上都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产能,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国内空白尚多,依然倚赖进口;此外,国内还有许多民生领域的短板,等等。投资这些领域可实现进口替代和消费升级。 2.车牌本是公共资源,是无成本的,理论上人人都有权获得。只是由于交通拥堵,只好限制,这本来已经是无奈之举了,如果再增加获得者的支出,则更没道理了。如果营业性质的出租车都不再拍卖,自用为主的私家车就更不宜了。 3.顺丰此次通过声援快递员的行动,客观上为自己树立了关爱员工的形象,有利于凝聚员工人心。但对快递员是“社会最底层人”的说法,要有全面认识。货物被盗不证明他们是“社会最底层人”,个别人歧视他们也不等于他们就是。顺丰等快递公司,既要维护快递员尊严是对的,但也要教育快递员遵守交通规则。要仔细研究所谓的歧视,是否与此有关。 4.之所以说进出口增长的结论来得轻率,还有个明显的依据:仅仅根据一个月的数据就得出,一个月的时间太短。在决定外贸形势诸多要素均无明显改善的背景下,一个月内的增跌很可能有偶然因素在起作用。 5.学校也好,教育局也罢,他们打肿脸充胖子、王婆卖瓜自卖自夸,都是正常的,没人当真;但作为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的环保局,如果它向社会大众拍胸脯说“没问题”,那公众就很难不受骗了。看来需要查一查,学生中毒背后有没有权力中毒? 6.住宅用地70年到期后是否再缴纳出让金的问题,原本已经清楚了,既然《物权法》已经规定“自动续期”了,也就是说无须再交费。但现在公众依然忐忑不安,害怕70年后再次被征税费。这是因为《物权法》出台后不断有官方偏离《物权法》精神的说法,比如《物权法》刚通过不久,就对《城市土地管理法》进行修订,制造出与前者相抵触的第二十二条。法律的严肃性总是被动摇,这不符合依法治国的理念。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