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4-15
2016-04-15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在京发布年度报告

过去二十年间,农民因转基因作物的发展获得了超过1500亿美元的收益

作者: 【记者姜虹北京报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70
    日前,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发布了关于转基因作物应用情况的年度报告《转基因作物全球商业化20周年(1996年至2015年)纪念暨2015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报告显示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上升至2015年的1.797亿公顷。生物技术仅用20年时间便取得100倍的增长。
    报告显示,自1996年起,20亿公顷的可耕地种植了转基因作物——如此巨大的耕地规模已超过中国或美国陆地面积的两倍。此外,据估计,自1996年起,多达28个国家的农民已从转基因作物中获益超过1500亿美元。这项技术每年帮助多达1650万小型农户及其家庭摆脱贫困,总计脱贫人口达6500万,其中部分为全球最贫困人口。
    连续4年来,发展中国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1450万公顷)都超过了发达国家。2015年,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农民所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的面积占到全球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的54%(1.797亿公顷中的9710万公顷),而在28个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中,有20个是发展中国家。1996年至2015年间,每年有多达1800万农民(其中90%都是发展中国家资源匮乏的小种植户)因种植转基因作物而获益。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农民因生物技术获益的一个例子。1997至2014年间,转基因棉品种为中国的棉农们带来预计175亿美元的收益,仅2014年就实现了13亿美元的收益。”ISAAA全球协调员Randy Hautea如是说。
    同样在2015年,印度成为了全球领先的棉花生产国,其增长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转基因Bt棉花。印度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棉花生产国,2015年其国内有770万小农户种植了1160万公顷的转基因棉花。2014年和2015年,印度转基因棉花的采用率高达95%;而中国2015年的采用率达到了96%。
>>链接
农业部权威回应转基因焦点问题
    同日,农业部召开发布会,权威回应转基因领域几大焦点问题。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央对转基因工作要求是明确的,也是一贯的,即研究上要大胆,坚持自主创新;推广上要慎重,做到确保安全;管理上要严格,坚持依法监管。
    相关负责人提到,转基因大豆是安全的,经过国内外的安全审批。“凡申请我国进口安全证书,必须满足四个前置条件:一是输出国家或者地区已经允许作为相应用途并投放市场;二是输出国家或者地区经过科学试验证明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无害;三是经过我国认定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检验机构检测,确认对人类、动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不存在风险;四是有相应的用途安全管制措施,批准进口安全证书后,进口与否,进口多少,由市场决定。”
    该负责人表示,“我国将按照非食用、间接食用和食用的路线图,首先发展非食用的经济作物,其次是饲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再次是一般食用作物,最后是口粮作物。”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我国转基因产业将实行以经济作物和原料作物为主的产业化战略,加强棉花、玉米品种研发力度,推进新型转基因抗虫棉、抗虫玉米等重大产品的产业化进程。此外,还将以口粮作物为主进行技术储备,保持抗虫水稻、抗旱小麦等粮食作物转基因品种的研发力度,保持转基因水稻新品种研发的国际领先地位。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