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4-14
2016-04-14 第02版:二版 【字体】大 |默认 |

一季度民企出口占比继续保持首位

3月出口同比猛增18.7% 外贸内生动力加强

作者: ■本报记者 曲若柳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65
    经历了一、二月份连续负增长,3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增速明显改善。
    从1月份的-6.6%深跌至2月份的-20.6%,3月份则跳升至18.7%,大幅超出市场预期——今年以来,我国出口月度增速出现剧烈波动。
    对此,业内分析,每年年初的外贸数据容易受到农历新年等因素扰动。去年春节假期时间在2月中下旬,当年3月出口为全年最低点。而今年春节假日在2月中上旬,假期效应提前到2月释放完毕,因此3月出口明显增长。
出口呈现逐月回稳态势
    “政策环境利好也是出口有所改善的一个原因。”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说。据他介绍,经季节调整法剔除长假因素,1月、2月、3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4.2%、-0.8%和0.9%,呈现逐月回稳态势。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认为,除了低基数效应外,全球贸易有所复苏,尤其美欧制造业回暖带动了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此外前期“一带一路”大项目订单的陆续落地也有利于出口。
    在国际资源能源价格企稳,国内前期稳增长效果初显、内需有所改善等因
素叠加作用下,我国月度进口跌幅不断收窄,今年1至3月分别为-14.4%、-8%和-1.7%。
    尽管如此,从整体观察,一季度我国外贸整体延续了同比下降走势,进出口总值5.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9%。展望二季度乃至全年,我国进、出口前景如何?
    专家认为,3月份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PMI项下新出口订单等先行指标均有所上升,反映企业预期改善,但外需环境并未出现逆转,加上今年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后期外贸数据可能出现反复。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奎表示,目前我国外贸正处于调整转型关键期,部分传统产业产能向外转移,新的外贸增长点还在加快培育。他认为,我国产业结构多元、产业体系完善,经过努力外贸可以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
新动能正在积聚
    提升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通过转型升级保持竞争优势,正成为我国众多制造企业的共识和努力方向。
    海关数据显示,从出口主体看,一季度民营企业出口占比继续保持首位,出口同比增长2.4%,占出口总值的46.1%,外贸内生动力继续加强。
    商务部贸研院院长顾学明分析,当
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与新兴经济体“加快工业化”的双重挤压。
    统计显示,我国已有超千种产品出口规模居世界第一,纺织服装等产品在欧美市场的份额接近“天花板”,数量扩张之路越走越窄,必须转向优质优价。
    因此,在拓展外贸发展新空间上需要进一步发力。统计显示,一季度,我国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对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埃及、印度和俄罗斯等出口分别增长26.4%、16.6%、6.3%、6.1%和6.2%。
    专家认为,虽然各种要素成本上升,但我国对外开放中的传统优势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处在积极变化期,比如劳动力成本由绝对优势向比较优势转变,在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新优势也正在加快形成。
外贸优势不能轻言放弃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地方和企业都认为今年外贸环境更严峻,尤其传统行业、传统出口目的地和传统贸易方式受到的挑战更大。
    一季度我国与欧盟、美国和东盟等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均有所下降;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进出口分别下降9.1%和16.9%;加工贸易进出口下降11.6%。
    “市场旺的时候大家没什么转型动力,现在外部压力倒逼我们加速调整产
品结构,在技术上创新、在工艺上提高,更注重环保效能。”一位出口商说。
    外贸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经济强。外贸事关全国数十万家企业的生存发展,直接或间接创造上亿就业岗位,在我国经济新旧动力转换接续的关键期,“出口马车”仍需发力。
    阿里巴巴旗下一达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副总经理肖锋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设定外贸增量指标,而
是要求“回稳向好”,将重心调整到提升外贸质量上来。
    刘英奎建议,当前外贸转型升级,应提高传统优势产品竞争力、巩固出口市场份额,这意味着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力度不宜过急过大,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同时加大对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壮大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的装备制造等新的出口主导产业。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