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4-11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药企“高开高返”模式临考 |
|
作者:
■马建忠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134 |
|
|
|
|
|
|
4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做出决定,两票制终于获得全国推广。 事实上2005年广东首次进行招标改革之后,便曾首提“两票制”。不过,笔者日前从广东省内医药流通企业处获悉,这一“新政”一直未能正式实施,而究其原因不外乎来自业界的阻扰和争议。 但笔者认为,从地方医改试点情况来看,要真正切断药企“高开高返”模式,全国范围内推广两票制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药企不应再有侥幸心理。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明确将在全国全面推行从生产到流通和从流通到医疗机构各开一次发票的“两票制”,使中间环节加价透明化。 所谓“两票制”,在药企人士看来,就是指药品从药厂到医院,中间只能经过一道批发环节,一个品种在一个地区只能指定1-2家配送商。表面上看,“两票制”将一批不具备强大配送能力的商业公司淘汰出局,禁止流通环节中的倒票行为,实际上,它击中的却是从药厂到医院整条产业链的利益要害。一旦严格实施,它将摧毁当下药品的一种“病态”销售模式。 据笔者了解,在当下的药品销售模式中,一种是药厂自建销售队伍,负责药品在终端(医院)的推广;另一种是药厂自己不设销售队伍,将产品交由具备资质的医药商业公司进行代理和分销。相比之下,代理和分销制被更为广泛使用。而促使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除了医院市场高度分散,药厂自建销售队伍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外,多层次批发商凭着与医院的人缘、合作关系,牢牢掌控着医院资源也是一大因素。 而一旦两票制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广,将使得药企“高开高返”(“高开票,高返利”)模式更加无法推行,药企中间回扣部分的票源难以解决,进而逼迫药企只能降价。 实际上,全国医改样板“三明”模式力推的“两票制”在打击流通环节层层倒票加价方面,成绩已经摆在眼前。公开资料显示,三明实行药品限价采购改革后,药品水分被不断挤掉,比如依西美坦从657元降到136元,头孢硫脒从256元降到60元,奥美拉唑钠从256元降到7.8元。主导的三明市医改组长詹积富去年接受新华社采访更是公开表示:“现在,福建、宁夏、新疆实施药品集中采购‘两票制’政策,药品从出厂到配送企业再到医院,只开两次发票,减少了流通环节层层倒票加价,但由于只有个别省份实施,医药代表仍然可以通过跨省倒票洗钱,虚高的药价依然没有能真正挤掉。只有全国统一实施‘两票制’,药价虚高、药品回扣问题才能真正遏制。” 在笔者看来,为压缩流通环节可能存在的加价,国家全面推广三明医改的“两票制”将是大势所趋。此外,相关政府部门其实还意在下一盘更大的棋:从这次国务院常务会透露的信息来看,“建立药品出厂价格信息可追溯机制”也已经被提上日程。药品底价大曝光或许已经为期不远。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