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4-05
2016-04-05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对“5900亿美元应收账款”不必恐惧

作者: ■雷振华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42

    据彭博社等媒体日前报道,过去两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增长23%,达到5900亿美元,超过了台湾的年度经济产出,且这种现象从传统工业部门向科技和日用消费品部门蔓延。
    毋庸置疑,企业应收账款的飙升势必会影响到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不仅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还会威胁着银行和债券持有者的资产安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庞大的实体经济供应链,其危害当然不可小觑。对此,全球最大贸易信用保险公司裕利安宜(Euler Hermes)发布报告称,2015年中国企业破产率上升了25%,预计今年破产率将再上升20%。从外媒以头条新闻的形式报道来看,似乎中国企业将面临难以自拔的窘境。对外媒报道的用意以及裕利安宜的报告预计,不明经济规律的外行人可能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前景担心不已,甚至不排除产生一时难以消除的惶恐,也有可能让一些企业高管在巨额的应收账款面前茫然失措。
    其实,作为拥有过千万家企业经济实体的我国,应收账款达到5900亿美元固然需要引起重视,但是企业高管切不可被应收账款一事压得喘不过气来。首先,应收账款的产生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项经济行为,无论哪一家企业都有应收账款,哪怕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一的英荷皇家壳牌石油公司,每年的应收账款金额依然巨大,应收账款的本身并非“洪水猛兽”,是一项再正常不过的财务指标而已。其次,应收账款的产生并不是欠款对象一味地为逃避债务而有意耍出的怪招或滥招,绝大部分欠款对象是因为暂时性资金周转困难所致,绝不是等同于“死账”之类无法收回的款项。再次,在当前各国建设诚信社会的大环境下,诚信经营已成为全球经济体共同追求的目标,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愿意因欠款失信而自毁,面对欠款绝大多数企业会想方设法偿还。因此,过于担心应收账款问题无异于自寻烦恼。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于企业而言,同样需要防范应收账款成为“死账”,这既是加强企业现代经营管理的需要,又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抵御资金风险的应有之义。具体来讲,企业要从源头强化对应收账款的实时监控和及时催收,做到全面分析欠款对象的资金实力与企业发展前景,弄清楚欠款者的欠款真实原因,再有针对性制定好自身应对欠款的合法策略,便能够赢得清收应收账款的主动权。再就是,企业在对欠款对象的行业特点、产品的市场占有结构、抵御市场风险和资金风险的强弱等各种因素要深入实地调查摸底,也能增强化解应收账款的实际能力。
    当然,在企业自身努力的基础上,更是要不忘借助于银行的力量来破解应收账款的难题。其一,主动向提供服务的银行说明企业目前应收账款的实际情况,一来让银行了解企业的实际困难,二来为从银行融资解决资金周转难题展现诚意,以诚信来赢得银行的理解与支持。同时,银行在清楚服务对象的实情后,可以利用银行自身的信息资源,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为企业清收应收账款提供欠款者在银行的资金情况,特别是银行还可以凭借企业不具备的眼光和思维,帮助企业分析应收账款的经济结构与收回比率,为企业克服资金周转困难提供新的途径,既便于企业更好地收回欠款,又利于企业科学合理地安排生产经营规模与市场拓展规模,避免企业因盲目扩大市场和经营范围而引发不可预计的风险。
    其二,对于银行来说,由于其拥有不同的人才结构和经济研究机构,不仅能较好地预测国家的宏观经济走向,还能较好地把握行业政策的支持力度以及提高企业应对风险与识别风险的预判能力。笔者认为,若能从银行的角度上化解好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就有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比如,银行在对企业的调查中往往可以客观地评价企业,往往可以真实地把准企业的“脉搏”,甚至连企业自身认为属于商业机密的行为,银行也会判断得八九不离十,一旦银行能够站在企业利益的高度上“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的话,那么就会帮助企业找到化解应收账款风险的好办法。
    此外,企业在借力银行提供清收应收账款的帮助上,要始终本着诚实守信、恪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坚持依法合规理性地处置应收账款,最重要的是对银行提供的信息要高度保密,不可以侵害欠款者的非法方式来处置应收账款,如果能在银行的配合下通过正常的司法途径解决清收应收账款的难题,那自然是最好的化解良策。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