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3-23
2016-03-23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小i机器人:做有“中国脑子”的机器人

作者: ■呼涛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580
    人工智能是科技发展的方向,未来将无所不在,而未来的智能机器人也将具有感觉、运动与思考的特征。
    对于诞生于中国的小i机器人团队来说,机器人最重要的不是有人的样子,而是有人的“脑子”。
    
    一个诞生于中国的庞大服务机器人群体正在日日夜夜忠于职守、专业而耐心地为人服务——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小i机器人”。
    15年前,一群中国年轻人开启了一场颇具理想主义的创业——做有“中国脑子”的机器人。在他们看来,机器人最重要的不是有人的样子,而是有人的“脑子”,代替人类去做那些不适宜人去做的工作。15年间,小i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智能机器人技术提供和平台运营商,服务于5亿用户。
    “人类创造机器人的目标是期待它们成为人的身体和智慧的延伸,能够解决那些现在由人来做却并不适宜人去做的工作。”小i机器人总裁兼首席技术官朱频频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说。
    “用机器人把人从那些极大量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去做更有创造性和有个性的工作,是不是更好、更人道的创造呢?”他说。
“科学家”投身“机器人”
    已经步入而立之年的很多中国70后和80后或许不知道,当年在QQ互动空间里对话的“对象”就是最初的小i机器人。无论是曾经的MSN智能对话,还是今天的很多银行、航空公司智能交互服务都源自这家中国企业——小i机器人,悄然陪伴很多中国人走过青春岁月的幕后伙伴。
    从2001年到2015年,伴随着小i机器人的成长,朱频频则从最初那个“说话会脸红”的中科院理学博士生成长为公司总裁兼首席技术官,言谈从容自信,颇具演说家风范。
    “抱着当科学家的美好憧憬”,朱频频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考进中国科技大学静态物理专业,却狂热地爱上了计算机,其疯狂程度让班主任都不得不想办法成立兴趣小组“让孩子们用计算机干点儿正事”。
    由此,朱频频转投计算机,开启了他从未想过的创业之路。“在校园里,一直有颗创业的心。博士一年级时,有朋友把我引荐给曾经在微软工作的袁辉,大家都感觉机器人是个好方向。”朱频频说。
    2004年,他们研发的聊天机器人问世,尤其是QQ空间里的互动机器人交互“对话”更是让这个年轻的创业团队火了一把,迅速拿到了当时的百万级风险投资。
    事实上,早在10年前,小i机器人的服务就成功地闯进MSN,这个即时通信工具的火爆程度不亚于今天的微信。2005年底,来自硅谷的微软总部一位高级产品经理在了解到他们智能交互服务的功能及其与MSN的匹配程度之后,感觉大为惊奇。
    这次传奇的会面后,一个来自中国的年轻创业团队就带着他们的智能交互机器人闯进MSN的即时通信、聊天群以及查询、股票、天气和地图服务之中。
自主创新是抢不走的竞争力
    今天,小i机器人提供的智能服务已经悄然进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很多领域。它已经为国内18家银行以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小米、联想、顺丰等超过几百家大中型企业、政府和众多小企业及开发者提供服务,用户超过5亿。
    “创业难免起伏,我们有过得意,有过自信心爆棚,也有过‘烧钱’时的焦虑和骑虎难下的忐忑。所幸,我们始终专注于自主研发,凭借智能机器人核心智能交互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应用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机器人技术提供和平台运营商。”朱频频说。
    今天,小i拥有全球最先进的中文智能人机对话引擎,拥有多项智能人机交互技术关键知识产权,并在多个行业沉淀了全球最大的领域知识库和语义库。
    “小i愿意在国际、国内的会议上去分享我们的技术和经验,也愿意参与建立人机交互、智能客服语义库等技术标准的建立,甚至可以向行业公开部分技术来节省相关企业的前期投入。”朱频频说。
    “我们有自信,不比外国公司差,甚至在某些领域做得更好。坚持自主创新的道路,这是谁也抄不走的核心竞争力。”朱频频说,今天已经不是抄袭者可以横行的时代,抄袭终归是要付出代价的,那些有积累、有创造力的公司才真正具有竞争力。
    机器人要做“人所不能”
    创业15年,朱频频和团队坚持在做的事情就是让小i机器人越来越聪明,让它的服务越来越“通达人心”。但是,他却“反对那些试图把机器人当人来对待”的观点和做法。
    “我更喜欢那些能够帮我实现很多‘力所不及’事情的机器人,倒是对像人一样温暖的‘大白’不太感冒。不是说它不聪明、不好,但那不是我们研发机器人的初衷。”朱频频说。
    “做机器人的目标是做个像我一样的人吗?我们投入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研发越来越先进的机器人,是希望它能够解决人类不能解决的问题。”他说,这远比制造和人一样的机器人要重要且现实得多。
    在他看来,机器人的目标是延伸人的身体和智慧,能够解决那些现在由人来做却并不适宜人去做的工作——比如危险恶劣环境下的工作、大量重复而创造性不高的领域、繁重的体力劳动等。
    “比如在客服领域,要强调速度、准度和温度。小i机器人专注于去替代解决那些简单、重复而枯燥的部分,这正是客服中最大的工作量。至于那些有个人化的、需要有人文关怀的部分,当然要留给人去解决了。”朱频频说。
    人工智能是科技发展的方向,未来将无所不在,而未来的智能机器人也将具有感觉、运动与思考的特征。对于小i机器人团队,机器人最重要的不是有人的样子,而是有人的“脑子”。
    如果说感知智能相当于给机器人装上了“眼睛”和“耳朵”,那么给予机器人“大脑”就是其中最核心的认知智能——它让机器人具有思考的能力。小i机器人在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帮助机器人不断扩充知识面,教会它自我学习和总结的能力。那样,它的思考能力也将越来越强,也就意味着它会越来越聪明。
    在朱频频看来,现在,机器人还处于要人来教会它做事情,或者在人的辅助下掌握“学习方法”的阶段。至于机器人未来能否掌握真正意义上如同人类一样自主学习的能力,那还是个相当遥远的阶段,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因此,对于机器人过分“聪明”的担忧还有些为时尚早。
    “不断往前走,很执着地往前走,我们相信中国人能造出自己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很幸运的是,这是条很宽的阳关路!”朱频频说,在智能交互技术和产品化领域,小i机器人走到了世界前列,这条路走得不容易,所幸一路坚持没有放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