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3-23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高校:快餐式教育不利创新 |
|
|
|
|
|
|
【本报北京讯】进入“互联网+”时代的中国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在诸多中外名校高管眼中,创新型人才要具备哪些素质?如何培育出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认为,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三个素质:专业的素养、原创的精神和求真的渴望。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则认为,创新型人才的根本特征是创造力,包括创造性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那么,当前创新型人才培养面临哪些挑战?美国耶鲁大学校长苏必德说,一直以来中国文化强调尊师重道,学生在课堂上显得比较被动,而培养创新精神、着眼未来的课堂是交互型的。朱崇实认为,当前中国大学在教育理念上还没有真正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办学的主要追求,而是把就业率作为最重要的目标;此外,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大学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没有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大学选拔人才的机制相对落后等,都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瓶颈。 苏必德认为,应注重人文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大学中的人文教育在即兴发挥、创新、知识的合成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有利于打造创新型的企业家。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院长盖睿特则认为,在线教育或在职培训应成为大学未来的重要工作,高等教育在未来5至10年最大的增长点,不是学历教育,而是终身教育。 钱颖一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条件是自由、宽松、容忍的教育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创造性精神才得以存活,创造性思维才得以生根,创造性能力才得以发展,“任何一种急功近利的快餐式教育发展方式是不利于创造性教育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