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3-14
2016-03-14 第05版:五版 【字体】大 |默认 |

精准扶贫需要绿色思维

作者: ■本报评论员傅春荣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968

    “绿色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指导我国“十三五”时期发展乃至更为长远发展的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也是当前脱贫攻坚战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与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共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语重心长地说,一定要生态保护优先,扎扎实实推进生态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要以绿色发展理念指导脱贫攻坚战,首先要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是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是绝大多数贫困地区最为宝贵的资源和优势。通过绿色发展解决贫困问题,就是要将生态环境优势,通过科学地、可持续性地产业开发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发展成果,带动贫困群众找到一条生态友好型的绿色脱贫之路。
    绿色脱贫既是理念,也是举措,就是要坚决守住生态底线。贫困地区往往是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脆弱地区,一旦遭到破坏影响深远,且得到恢复十分困难,因此在这些地区的一切扶贫开发活动,不仅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且还要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健康。贫困地区在招商引资中,应保持高度的定力,杜绝任何污染产业进入,严防未富先污的情况发生。而民营企业在热心投资贫困地区,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过程中,更要预先考量如何无害化处理自己的企业所可能产生的“三废”问题。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助推脱贫攻坚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而在没有切实保障的治污手段之前,不去投资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绿色脱贫既是理念,也是举措,就是要选择低碳、低污染、低资源消耗的发展路径。当前,大多民营企业身处竞争市场最为激烈的领域,还有不少是去产能压力山大的行业。在当前经济处于下行阶段,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到西部去,到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去寻求商机,无疑也是转型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要走这条途径,就必须以凤凰涅槃的勇气、海纳百川的胸怀、推陈出新的智慧,让生产方式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工艺流程,让自己的企业成为以高新科技为基础的清洁生产的产业中的一员,成为循环经济的实践者,为贫困地区播撒下最为宝贵的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绿色经济的种子。特别是资源开发型企业,务必按照《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会关于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合理开发贫困地区自然资源”的要求,依法依规科学开展生产经营,切不可毁祖宗的遗产,断子孙的活路。
    绿色脱贫既是理念,也是举措,民营企业可以将参与脱贫攻坚和维系生态健康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绿色中掘金。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的产业,把绿水青山变为企业和老百姓的金山银山,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按照经济发展规律,推动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如实施旅游扶贫工程,实现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的双赢目标,既保护了绿水青山,也促进全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更带动一批贫困群众成为乡村游、农家乐的经营者;实施光伏产业扶贫工程,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安装光伏发电系统,支持贫困地区通过光伏利用治理荒山荒坡荒地,发展设施农业,开辟贫困人口稳定增收的新渠道;实施构树扶贫及绿色经济扶贫,着力发展有益于自然保护的扶贫产业,提高贫困农户自然条件适宜、经济效益较高、市场需求广泛的经果林种植比例;鼓励民营企业运用现代管理和技术手段、营销渠道,提高业已技术相对成熟的“猪、沼、菜”等现代农业(包括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等)循环产业链、“树、灌、药、果”科学套种、“林、草、畜”高效立体现代林业等的覆盖率和受益面,切实让绿水青山成为贫困地区农民的金山银山。
    绿色脱贫既是理念,也是举措,就是民营企业可以从把对生态有负面影响、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产生的城镇生活以及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垃圾入手,从环境保护的活动、国家鼓励开展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和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政策中寻找商机,获取经济效益,实现自己的转型升级。尤其当前贫困地区城镇化进程十分迅猛,处理这些每天都在衍生的废水、废气、废物,把人们眼中的垃圾变成有用商品将是一个市场潜力巨大的产业;还有的工业企业在发展进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环保技术和经验,也可以从高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中所带来的环保课题入手,让循环经济的下游产业成为蓬勃发展的新的朝阳产业。
    综上所述,对于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的民营企业来说,绿色脱贫既是理念,也是举措,还是进入一片广阔市场蓝海的重要机遇。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反贫困相结合、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让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既是消除绝对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也是民营企业自身实现健康的、可持续的且广受社会尊重的发展必由之路。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