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3-07 第05版:五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精准扶贫需要协调思维 |
|
作者:
■本报评论员傅春荣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16 |
|
|
|
|
|
|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时间紧、任务重的硬仗,单靠任何一方力量都是难以完成的。作为其中一支重要方面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应坚持统筹协调的思维方式进行布局和推进,确保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大合唱”中既能发挥作用和水平,又不荒腔走板。 协调思维,首先要求健全体系,明确责任,“弹好钢琴”。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光彩会联合下发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方案》要求,逐级建立行动领导小组,切实做好组织保障;根据日前下发的实施意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负责本级行动的动员指导、统筹协调、落实推进,督促检查、示范交流,考核验收、信息报送、典型推荐、宣传表彰;落实年度扶贫开发工作逐级督查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加强调查研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派优秀干部下到县区及时掌握行动进度、听取意见建议、收集典型案例,跟进落实各项要求和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助推当地区域性贫困问题的解决、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和县域经济发展。县(区)是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的重点,尤其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更要争取党委或政府加强领导,将“万企帮万村”行动列入当地脱贫攻坚总体规划之中,做好组织发动、统筹协调、督促检查、跟踪服务和信息报送等工作;推动各重点乡镇政府及村两委积极与工商联和民营企业对接,达成村企共建的帮扶合作协议。 协调思维,就是在企业帮扶过程中,政府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奏响“主旋律”,落实政策,支持到位。要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的各项政策具体细化,全面落实企业和个人公益扶贫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各类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和吸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所应享受的税收优惠、针对企业吸纳贫困人员就业、职业培训补贴等各项支持政策,把政府引导资金、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集中多种政策工具,提供综合配套服务,促进贫困地区设立政府出资的融资担保机构,重点开展扶贫担保业务,有效拓展贫困地区抵押物担保范围,让参与行动的民营企业应享尽享;扶贫再贷款、信贷资金、免抵押且免担保扶贫小额信贷、政府贴息等金融扶贫政策向参与行动的民营企业和贫困户倾斜;鼓励民营企业参与贫困地区农民资金互助组织。 与此同时,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力布局优化,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交通等基础设施改善等所带来的机遇,着力推动老、少、边、穷地区扶贫开发项目与行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试点安排相衔接,扶贫开发规划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特色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规划相融合,对参与扶贫开发的民营企业政策上开绿灯,重点支持那些就业容量大的项目。扶贫开发的目光不仅要盯在当前贫困人口的脱贫上,还要放在脱贫后的发展上,努力避免出现各种返贫现象。 协调思维,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听党指挥,强化基层党组织作用。各级工商联党组和商会党支部应与贫困乡镇党委和贫困村党支部主动联系、密切合作,既要发挥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主体作用,自力更生、发奋图强,自觉参与扶贫开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富裕生活;又要发挥基层工商联、商会和民营企业中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帮扶实践中做到先义后利。民营企业党组织还可以有针对性地选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熟悉“三农”工作的党员到对口帮扶贫困村驻村工作,以增强群众市场意识和发展能力。 协调思维,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扶贫攻坚与两个健康的关系,促进两者的辨证统一,和弦共鸣。脱贫攻坚战不是民营企业的一个秀场,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的主要目的也不是树立民营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而是促进民营企业在扶贫开发中找到转型升级的出路,搭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平台,实现健康发展;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实现产业报国的梦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伟大实践。各级党委、政府和工商联、光彩会都应加强对“万企帮万村”行动的服务保障和宣传表彰,全面提升民营企业家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让广大贫困群众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