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3-01
2016-03-01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微信个人募捐需制度规范

作者: ■本报记者李洁琼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022

    近日,某家庭孩子患重病,其朋友通过微信进行个人募捐,轻而易举地募集到600多万,但却发现这家有车有房......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逐渐成为慈善募捐的传播平台,“微公益”理念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公益不再是富人的公益而是每位公民的公益,每个人都献出一份微小的力量,让微小变成巨大。微信依托网络将熟悉的人联系到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社会关系网络,促进了亲人、友人、同事之间的互动。微信正悄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也为慈善捐助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微信捐赠悄然兴起
    有专家表示,微信个人募捐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微信是小型的网上熟人社会,捐赠人和发起人之间是一种信任和被信任的关系,扩散的范围依赖于发起人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大小和发起人个人的影响力;二是微信与支付功能进行绑定,捐赠人可以直接通过微信进行捐赠,提高了募款的效率;三是微信朋友圈是一种滚雪球式的信息传播方式,以某个人的转发为基点,向外延伸至更多人进行转发。
    近年来,“微信募捐”不时出现,许多需要帮扶者一经微信朋友圈转发,往往都能得到及时捐助。去年6月,一名男孩白血病复发,却筹不到巨额治疗费。孩子叔叔一条求助微信,3天里就募集到80万元善款。今年年初,一名小伙因患白血病,也是通过好心人转发微信朋友圈凑足50多万元。
    同时,“微信募捐”也暗藏风险。目前部分朋友圈里转发的所谓“慈善信息”,其实是犯罪分子利用好心人的同情心进行诈骗。对此,有部分地区警方提醒市民,如遇到微博、微信以及网络上发动的捐助活动,应该核实受捐者的信息及捐助账号。如果信息中有受捐者的居住地址,最好跟当地派出所或者街道联系,核实后再捐款。如发现存在骗捐行为应及时报警。
    其实有关个人募捐的问题在微信募捐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这些事件的发生再次引发人们对个人募捐规范性的关注。虽然微信工具相对于微博等新媒体更偏向于私人化,其捐赠行为属于一种友人之间的赠予,但其仍然逃不出发起个人捐赠的门槛问题,以及接收善款的信息公开,剩余善款如何使用等问题。
    个人募捐的这种不规范性对慈善公信力的影响是双向的。从短期看,个人微信募捐不规范对公信力是一种打击;但从长远看,这样的事件每发生一次都能提高公众对捐赠行为、对善款、对受助人群、对社会组织、对社会问题的重视程度,引发整个社会的思考,促进慈善行业的整顿。
    微信募捐需制度规范
    微信募捐该何去何从,相关专家和从业者的看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目前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个人募捐行为是不合法的,所以个人募捐的行为是可行的,但需要加以规范。
    中民慈善信息中心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培训部主任韩雪表示:目前,一些因大病进行的个人募捐,捐赠人更愿意采取直接把钱交予医院的方式,而不是受助者本人,这样当受助者接受完治疗后,剩余的募款可以留在医院资助同样患病的人,或由医院将剩余的捐款交由相关慈善机构。韩雪认为,个人募捐应依托具有公募权利的机构,通过机构进行募捐,募得的资金不应直接进入到受助者的账户,而是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保管,这样有利于募款的公开和透明以及募款余额的使用。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9958项目总监王昱表示:个人募捐是慈善募捐的主要形式中的一种,但需要加以规范。9958项目为儿童开展个人募捐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微信平台,他们目前在微信上的筹款每月能达到300万到400万元,可以看出微信的募捐平台潜力很大。该项目采取的方法是在募捐开展之前与患者家属签订协议,以确保在出现不可抗力的情况下(比如患者在治疗中病逝或患者治好后有剩余善款等),9958可以把剩余善款作为项目款用于其他儿童的医疗救助。
    浙江诚鼎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峰认为,通过微信朋友圈筹集善款,应当遵循专款专用原则,明确获赠资金的用途、去向以及妥善处置超出部分善款等问题,合理合法地运用好慈善公益平台。
    在现实情况中,有爱心人士通过微信帮助别人筹集到善款后,如果将超出部分善款擅自转赠给他人,虽然是出于好心,但做法不妥,其行为可能涉嫌诈骗;如果将募集到的善款挪作他用或者私自截留使用,则可能涉嫌职务侵占行为。
    陈峰认为,对于获赠人来说,如果善款已经超出所需,应当及时退回或转交给慈善机构并进行登记备案。如果坚持不退回而继续占有,则构成民事上的不当得利行为。
    去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要发挥网络捐赠技术优势,方便群众就近开展捐赠。目前,各地对“微信募捐”等网络捐赠形式尚未出台相关规范细则。有专家建议,网络捐助最好通过线上线下联动,通过合法慈善组织运行,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矛盾,不让好事变成一个负担,真正达到助人的效果。而且捐款是基于对募款者的信任,因此监督求助者的行为和资金的去向是合理的,也是求助者应自觉接受和主动完成的。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