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3-01
2016-03-01 第06版:六版 【字体】大 |默认 |

十年薪火 爱心无价

北京市东城区工商联10年“为千户家庭送温暖”

作者: ■潘媛媛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546
    17家街道基层商会和部分地区商会、行业商会近500多家会员企业踊跃参与,组织开展走访慰问、物质帮扶、文化演出、就业扶助等活动近百场,筹集捐款、捐物176.7万元,惠及受助贫困家庭近3000户,有力地促进"两个健康"的发展,创建了中心城区开展光彩事业的新模式
    
    2016年是北京市东城区工商联“为千户家庭送温暖”活动的第十个年头,恰逢“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今年各基层商会“送温暖”活动呈现出重实效、形式新、机制活等特点,实施精准帮扶、长效帮扶等举措,活动品牌影响力、凝聚力显著提升。
    丰富内涵完善机制
    2015年底,东城区工商联召开九届八次执委会和商会工作研讨会,对2016年两节期间开展的“为千户家庭送温暖”活动进行专项部署,就活动的组织、内容、目的做出明确要求。各基层商会迅速行动,与街道社区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开展调查摸底工作,确定了协同配合、分片包户、责任明确的工作举措,做到把“送温暖”与了解社情民意相结合、与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地区建设相结合,与促进和谐社区发展相结合。
    天坛、交道口、东花市、景山、龙潭、崇外等街道专门组织“送温暖”活动启动仪式;南锣鼓巷商会鼓励驻街商户为残障人士提供就业岗位,在造血帮扶上下足功夫,组织面塑、泥塑、脸谱、葫芦烙画等方面的非遗传承人,培训100名残障人士手工技能,并且定期回购残障人士制作的手工艺品。
    基层商会充分发挥会长、理事班子成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表率作用,以身示范,号召广大会员积极参与。各基层商会在较短时间内开展活动,筹集的善款额度较往年大幅度增长。据悉,今年的“送温暖”活动更加注重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相结合,将“送温暖”活动延伸至全年,结对长期帮扶,长效帮扶机制、精准扶贫模式成为商会“送温暖”工作的新常态。送文化、送健康、送岗位、送技能等特点突出的精神帮扶丰富内涵。
    突出特色创立品牌
    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各基层商会紧密结合各自特点,基层商会在“送温暖”活动中致力打造区域光彩事业品牌项目,提升活动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和平里商会企业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在去年“杏林春暖”工程为北京宏志中学捐助15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再次拓展捐助内容,慰问该校7户困难学生家庭,捐款捐物价值1.234万元;继续为北京宏志中学“杏林春暖”工程发放助学金3万元。
    相比往年,今年的活动突出四个主要特点:一是活动规模显著提升。参与会员企业明显增加,惠及群体明显增加,组织活动场次明显增加,捐款捐物额明显增加。二是活动组织模式逐渐成熟。活动内容得以丰富创新,手段灵活多样,精准长效帮扶机制日益完善。今年物质帮扶、文化帮扶、就业帮扶、技能帮扶等多种方式,有的通过协议形式得以固化。三是活动充分体现四个结合:即坚持增加企业参与面和惠及群众受益面相结合,促进送温暖活动良性滚动发展;注重实效与突出特色相结合,促进“送温暖”活动形式逐步多样化发展;集中慰问走访与定向结对帮扶相结合,不断提高“送温暖”活动实效性;解决暂时困难与建立长效帮扶机制相结合,推进“送温暖”活动向纵深发展。四是活动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
    2016年“为千户家庭送温暖”活动取得了突出成效。但是,今年“送温暖”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各基层商会开展活动规模和成效还不均衡,个别商会动员、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存在着参与活动的企业和受助群体还不够广泛、形式单一等问题。今后需要改进工作方式,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利用“为千户家庭送温暖”活动平台,宣传、展示出非公经济人士良好的社会形象,并以此为契机引导会员企业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促进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和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